【摘要】 绩溪余川是一个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徽州古村落。余川“抬汪公”等徽州民俗顽强延续的实践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余川 文化生态 抬汪公 保护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域内的绩溪余川村,在绩溪北乡,紧邻胡适故乡上庄。村庄三面环山,常溪河穿村而过,山明水秀,风景如画,是皖南山区又一个“中国画里的乡村”。余川村由余川和金山两个小村组成,现在有473户人家,1643人,田地山场一万五千多亩,这里的“金山时雨”名茶年产450担。现在余川发展很快,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之一。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余川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是徽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徽州古村落。
余川徽州文化
据村中老人回忆,余川最早是余姓族人聚居的村落。元代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汪氏先祖六胜公自旌德新建携眷始迁于此,历经岁月沧桑,在宗族的和融相处中,余姓宗族日渐式微,而汪姓宗族则在此不断兴旺发展,经六百多年,余川基本上成为汪姓聚落。历史上,余川的新安医学发达,通医者众,明代村中就曾出过三个御医,被世称“医师世村”。
最值得称道的,是余川和徽州其它古村落一样,“徽骆驼”们“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商曾写下了特别的历史辉煌。据了解,余川人往外创世界最多时在外有一千多,人称“余村牛”。清代光绪十九年(1839),年仅12岁的余川人汪立政,随族人到上海做茶叶生意,他艰苦打拼,诚信创业,以“品种多,制作精,质量优”,重信誉,薄利多销取胜。咸丰元年(1851)他在上海旧城老北门开设第一爿“汪裕泰茶号”(北号),咸丰六年(1856)又在上海旧城五马路开设了“汪裕泰茶号”(南号),成为徽茶在上海的著名茶号,生意越做越大。汪立政之子汪惕予留日习医。光绪二十一年汪惕予子承父业,一方面扩大“汪裕泰”茶号经营规模,继续在上海、南京、杭州增设分号,一方面聚集巨资,在上海创办“中国自新医科学校”、“中国自新医学院”等,在中国推行西医治疗,汪惕予被世人称为“中国西医之父”。后汪立政之孙汪振寰继承祖业,“汪裕泰茶号”八个茶庄,遍布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各地,达到旺盛时期。人称上海“茶叶大王”。“汪裕泰”所建杭州“汪庄别墅”闻名天下,其祖孙三代在上海和徽州家乡热心社会公益,捐资慈善事业。在家乡所办的余川燃藜小学,村中儿童免费入学。“汪裕泰”还助建家乡宗族祠堂,独资兴建了村中常溪河上的“环秀桥”,至今仍给乡亲提供着方便。“汪裕泰”是“余村牛”的突出代表。
余川村是五四“湖畔诗人”汪静之的故乡。汪静之1913年13岁时,一天暴雨后从“文会馆”放学回家,遇常溪河洪水猛涨,汪静之过小木桥时跌落河中,村中邻居大善叔情急之中跑上环秀桥,趁洪水漫上桥面之际,一把拉住了被洪水冲来的汪静之。汪裕泰的环秀桥和大善叔救了后来以《惠的风》新诗闻名的汪静之一命。
余川村在社会大变革中,村貌改观很大,但绿水青山依旧,部分徽派古民居风貌仍存。“汪裕泰”故居,汪静之故居,培德堂老宅,余川水街等徽州文化生态遗存,还依稀承载着余川过去的历史。更让人惊奇的是,在余川后面的石鹤山上,还完好地保留着一处叫“天子坟”的徽州文化重要遗迹。这座坟规模比一般百姓的坟要大,其墓碑上镌“先祖猛公陈氏之墓”,安葬的竟是历史上“宋、齐、梁、陈”的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曾祖陈猛。其墓葬在嘉庆《绩溪县志》等史志上亦有记载,且和实地踏勘情况相吻合。这座“天子坟”,在徽州宗族导根旅游热潮腾涌之当下,是陈姓宗亲寻根祭祖的重要去处。
余川“汪王祭”民俗
余川汪氏宗族作为隋唐歙州汪华的后世子孙,和徽州其它汪姓族人一样,都对这位显祖格外虔诚礼敬。几百年来一直传承着“汪王祭”的民俗,直到五十年代,族中男丁每年正月还要前往歙县云岚山参加汪王祭。天大旱时,族人还要从歙县许村远道将汪公菩萨抬来求雨。他们和周边各村一道,每年阴历六月十三,都要举办“汪公看稻”活动,将汪公菩萨抬到田头,查看农家稻禾生长情况,按长势插上红、绿、黄旗,甚是热闹隆重。这就是绩溪岭北传闻四方的“安苗节”,至今留存的一块古石碑就记载了这一重要徽州文化民俗的实态。过去余川还要和周边“五朋”每五年举办一次大型“太子会”,纪念汪华及其九子,要搭台唱三天三夜徽戏,并有“舞火狮”等徽州特色民俗表演。
余川村“汪王祭”民俗是近年在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恢复的。2011年在镇政府关心支持下,余川汪氏宗祠遗址上修建的余川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村老年协会在中心设立了汪华文化纪念馆、汪裕泰茶号陈列馆、汪静之纪念室等等。今年正月十八,余川村举行了隆重的“汪王祭祀”和“抬汪公”巡游民俗活动,绩溪的特色“非遗”项目“舞火狮”等也作了展演,吸引了县内外许多游客、摄影家前来体验。在民俗活动结束后,村两委和老年协会还专门组织了汪华文化学术座谈会,来自贵州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徽州汪华文化民俗的保护利用,这一特色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进一步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民间的重视。大家认为徽州“抬汪公”“汪王祭”民俗是流传千百年最有徽州特色的重要徽州文化生态“非遗”,其中徽州文化的特色内容丰富,有徽州文化祭祖寻根旅游和徽州文化民间狂欢节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值得地方政府和民间百姓关注。大家还认为,这次余川“抬汪公”民俗活动搞得热烈,比较成功,成为徽州继歙县丰瑞里之后“抬汪公”民俗复活的又一个徽州古村,是因为地方政府、村两委对“汪华文化”有真切的认知和共识,村老年协会的退休老人和文化长者发挥了大的作用,准备充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执着的热情。这也进一步说明,徽州古村落中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民间百姓是主体,地方政府的认知也很重要。
2012年春节
参考文献:
(1) 黄山市社科联·徽州五千村【M】(绩溪县卷)·合肥:黄山书社·2001.9.125——127
(2) 邵之惠·汪裕泰茶庄与中国西医的兴起【J】邵之惠个人网站·2009
(3) 曹建斌等·绩溪地名史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2.14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