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徽州”和“徽州文化”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瞩目。在推介和宣传徽州、徽州文化的热潮中,一些对徽州和徽州文化由肢解、泛化和误读造成的损伤又使人们特别地忧心。
错用了一句“无梦”
现在到处可以看到的推介徽州的一句形象标语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诗句明明是说:黄山白岳的徽州是很富裕的地方,而我汤某人一生最“痴绝”之处,就是最会做梦(创作了名扬后世的《牡丹亭》等“临川四梦”),而独独没有做梦到徽州去”,汤显祖鄙夷当时的“干谒”、“打秋风”,为表白自己清高,甚至无意中迁怒到黄山白岳的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那里有一点点称颂徽州的意思?清代著名朴学家黄生早就作了诠解。然而一些人仍坚持这种“错把无梦当有梦”的历史笑话,把“无梦到徽州”当作汤显祖赞徽州之句到处张贴,坚持以讹传讹,颠颠倒倒,误导社会,官方挂嘴上,民间跟着喊,还要用它去拿“五个一”,真让人哭笑不得。学术应该“百家争鸣”,宣传却最易混淆是听,“无梦到徽州”的错用,大概是最让徽州人丢脸的“创举”!
肢解了“文化徽州”
徽州是一个历经数千年历史风雨蒸育胚变凝聚而成的特色地理历史文化单元。“徽州”是自宋以来八百多年一直延用的有厚重文化蕴含的历史地名。明清以降,徽州文化“区域总体全面发展”,“儒风独茂”,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汉民族宋以来的民间社会生活实态,成为明清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产生于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婺源、绩溪、休宁、祁门)地域、影响到更广区域的徽州文化,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观、义利观、公私观、荣辱观、生死观、自然观等价值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示范区块。
对这一完整的徽州文化生态空间,1937年蒋介石曾以“方便剿匪”为名将徽州婺源划入江西,无情肢解了“徽州”文化单元,这一“帝国主义的行径”(胡适语)激起了声势浩大的十年回皖运动,表达了徽州和婺源广大民众不可违逆的民心民意。新旧更替,婺源“返徽”梦未圆。1987年,长官意志又不顾民众反对,不仅强行将徽州文化的核心腹地绩溪从徽州割离,而且改“徽州”为“黄山”,不仅进一步造成地名混乱,而且给以后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徽州文化的弘扬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使没有“徽州”的徽州文化成为文脉断裂的孤魂野鬼。近些年来全国上上下下反对这种对徽州、对徽州文化肢解、损害的呼声不断,要求“徽州复名、绩婺返徽”的民心民意诉求强烈。继2007年云南“思茅”更名“普洱”以尊重民众历史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之后,2010年12月国务院又从尊重历史文化的角度改湖北“襄樊”为“襄阳”。顺应民心,百姓额首称庆。为了政府的公信力不再进一步受到损害,徽州复名也应该是时候了!
泛化了“徽”字概念
随着徽州文化影响的扩大,“徽文化”成了经济社会中可以随处发酵的时髦。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把“徽州文化”稀释和放大为应称之为“皖文化”的“安徽文化”,消解和湮灭了“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徽州文化”是“皖文化”的一部分,但“徽州文化”又绝对不就是整个“安徽文化”。概念不可故意混淆。当下的炒作是,徽商成了“安徽之商”,徽菜成了“安徽之菜”,徽剧成了“安徽之剧”。“无徽不成镇”成了“没有安徽不成镇”。虽说徽州文化的确属于安徽皖南地域的文化,但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取代整个“皖”文化。安徽的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用不着用“徽文化”去乱搅一锅粥。“徽文化” “徽”字的泛化,对于徽州文化的承传和弘扬,不管是学理上还是从文化、旅游开发利用上,都是一种祸患无穷的灾难。
误读了徽商精神
一些好心人积极宣传徽州文化,为弘扬徽商精神,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作了不少努力。但是也可能是对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对徽商还缺少深入了解,有的媒体和文艺作品,对此扭曲不少,误读较多。徽州“商成帮、学成派”,徽州商帮之所以凝聚成帮,形成势力,最突出的是他们能“以众帮众”,互相拼死力相帮,团结一心,不搞内耗,“和”是徽商的特色,虽说商场如战场,可还从来未曾听说过有大徽商之间你死我活勾心斗角世代怨仇的历史史实,文艺作品需要编故事,但起码总要符合本质的真实。徽商的事业是从“和”字中孕育兴盛的。徽商驰骋商海,做“人”做得漂亮,“文”字用得漂亮,才有雄踞中国明清商界三百年的辉煌。网络作家韩浩月就指出:制造家族纷争以吸引观众眼球,虽百试不爽,何不放弃描述商战的路线,认真探讨一下儒家思想究竟为徽商留下了什么宝贵遗产?徽州家族特色,学界公认是和谐社会建设较为突出,较理性,徽州家族历史似乎并非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史。有的作品写徽州女人,不是落入“痴心女子负心郎”的俗套,就是凄凄惨惨戚戚,这也是一种误读。还有的地方,积极致力于徽州古民居、古祠堂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或编造“抛绣球民俗”,或把徽州古祠堂变成“老杨家染坊”,甚至突发奇想,在徽州古祠堂堂厅上挖砌游泳池,准备开门迎客。这样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不仅是对徽州文化的误读,而且简直是一种糟蹋。
以上四点忧心,虽然还得细加分析思考,但攸关徽州、徽州文化文脉的延续和承继,希望能引起更多人们的关注。
201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