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已改“襄阳” “徽州”复名更待何时?
——强烈吁请安徽省政府积极作为
继2007年云南“思茅”市更名“普洱”,尊重民意和文化认同之后,2010年12月国务院又决定湖北“襄樊”更名“襄阳”,反映了民众要求尊重历史文化的愿望。 “普洱”这个仅仅延续了300多年的文化地名尚且得到了尊重;“襄樊”地名已用了60年尚且可以改名为“襄阳”,而“徽州”是一个已经延续了890年的历史文化地名,且“徽”改“黄”也只有20多年,更应该尊重民众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实现“徽州复名”。根据徽州地域广大民众日益强烈的愿望、许多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各级许多官员的共同认识,我们强烈吁请安徽省政府和湖北省政府一样,体察和顺应民心民意,努力反映多年来徽州广大民众和全国各层面人士要求“徽州复名,绩溪回徽”的强烈诉求,在当下果断决策,积极作为,尽快向国务院呈请改“黄山市”为“徽州市”,将绩溪等徽州文化区域划回徽州。我们也强烈吁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继续反映民意,提案建议,力促“徽州复名”。
这是因为:
一、“徽州复名”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徽州”不仅是一个地理区域名称,更是一个历史地理文化概念,徽州文化的载体,徽州文化的象征。它是古往今来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保护地名就是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地名也是文化遗产。徽州复名关系文脉续接,是百姓萦系于心不可违逆的文化认同和乡土认同、历史认同。
二、徽州复名,果断调整目前不合时宜的行政区划,是实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国家战略的需要。目前保护实验区分属两省三市,体制的制约、无端的肢解,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有诸多不利,恢复徽州之名,将绩溪等徽州文化的核心地域重归徽州,实现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统一筹划,为人类守护中华文化这一特色精神家园,同时也有利于徽州文化旅游发展的统一发展。安徽省政府化巨资编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高度重视,恢复徽州之名,规整保护区域,将是安徽省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的实质性推进。
三、“徽州复名、绩溪回徽”是拨乱反正的需要。邓公要徽州打好黄山牌,希望徽州依托天时地利先富起来,而个别长官的意志却罔顾民意,在打黄山牌时把“徽州”自己打丢了,“徽”改“黄”,既不合法理,更不合情理,“徽”改“黄”不仅进一步造成地名混乱,而且是割裂文化,自断文脉的短视之举,长官意志遭到徽州广大民众和全国上上下下各个层面人士的一致指责和反对。只有将“黄山市”改为“徽州市”,将绩溪等徽州文化地域重新划回徽州,才能既顺应民意,又理顺了徽州文化的承传关系,有利于徽州文化的发扬光大。
四、“徽州复名”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需要,二十多年来,无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量提案,无数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对“徽州复名”的呼吁,广大民众对“徽州复名”的强烈期盼,都指望人民政府“情为民所系”,结束这种长官意志的瞎折腾,结束“没有徽州的徽州文化”这种历史笑话。当年蒋介石以“方便剿匪”为由强行将徽州婺源划入江西、无端肢解徽州这种“帝国主义的行径”曾引发声势浩大的十年回皖运动。历史是一面镜子。现在广大民众要求“徽州复名”,守护徽州文化生态完整空间,民心民意高度切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适时果断恢复徽州之名,调整行政区划,万民额手称庆,政府公信力才不会进一步受到损害。
总之,“徽州复名”,结束对徽州的无端肢解,理所当然,势所必然,民心所向。环顾中华域内,还没有那一个地域的行政区划问题有“徽州”问题这么影响之大、反响之强烈的。百姓盼“徽州复名” ,结束对徽州的无端肢解,民意涛涛。谨请安徽省政府体察民情,为徽州的未来发展着想,为安徽的更大发展着想,谨慎而又积极地作出决策。
新都草民
2010年1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