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民进安徽省委常委、全国人大代表余敏辉提出切实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建议,指出当前最紧迫的,是打破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内行政区划分割的现状,在歙、黟、休、祁、绩、婺等九区县及黄山风景区这一徽州文化区域范围内,设立统一的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机制,实行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筹划,以保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实现对徽州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崛起于宋、兴盛于明清的徽州文化,由于古徽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原移民的社会历史背景、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商经济的推波助澜,作为中华传统的特色文化之一,是宋以后汉民族民间社会生活实态的生动再现,是明清时期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婺源县)丰厚的文化遗产依托黄山绝佳自然生态,共同构成完整的徽州文化生态立体空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徽州文化生态未能得到有效保护,整体空间被支解分离,文物大量流失,非物质生态文化陆续濒临消失。2008年1月2日,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之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文化部批准正式挂牌。
余敏辉在建议中指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一年来,相关的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进一步重视徽州文化生态空间保护,在徽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由于这一实验区是全国第一个跨两省(安徽省、江西省)涉三市(安徽黄山市、宣州市,江西上饶市)九区县(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绩溪县、婺源县)以及黄山风景区的地域文化生态空间区块,行政的分割使得保护区的实验无法切实推进,举步维艰,表现在保护区内各重要文化生态区块的地方政府受制于各自区划的不同发展思路和规划,文化的整体保护工作很难开展。余敏辉认为,这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无法切实推进的最大症结。而文化生态空间保护,是广涉文化、环保、经济、旅游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作,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行政管理领导机制指挥协调各职能部门,才能实现对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的强力掌控、统一筹划和有效保护。因此,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现状出发,除采取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文化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等举措之外,当前最紧迫的是打破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内行政区划分割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