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设立一周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势下,国家决定在世界上办一百个孔子学院向世界推介和宣传中华文化,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设立十个国家级民族和地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承传文脉,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关系我国文化安全、关系中华文化在新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崛起于宋,兴盛于明清的徽州文化,由于古徽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原移民的社会历史背景、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商经济的推波助澜,作为中华传统的特色文化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实积淀,成为宋以后汉民族民间社会生活实态的生动再现,成为明清时期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由徽州一府六县(歙、黟、休、祁、绩、婺)之域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徽州绝佳自然生态共同构成的完整徽州文化生态立体空间,是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的主要空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徽州文化生态未能得到有效保护,整体空间被支解分离,物质遗产文物大量流失,非物质生态文化陆续濒面消失灭绝,加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社会呼声强烈。去年八月温家宝总理连续两次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今年元月二日,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之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获批准正式挂牌。
由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是全国第一个跨省且涉三市(安徽黄山市、宣州市、江西上饶市)十区县(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绩溪、婺源)的文化生态区块,行政的分割,给保护区的实验,形成了种种障碍和困难。加上首重GDP的政绩考核机制,划一的“强工富县”目标,都使保护区实验建设举步维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虽已经一年,但是至今跨省领导机构没有成立,跨省协调机制也没有形成,一个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的实施规划至今未能制定,整体生态空间保护意义上的工作基本没有展开。为切实加强徽州文化整体生态的保护区建设,根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设立一年来的现状,我们呼吁:
一、强烈吁请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基于徽州广大民间百姓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尽快恢复“徽州”之名,适时间调整行政区划,建立以现在黄山市为主体的大“徽州市”,将原属徽州的绩溪和婺源县等徽州文化生态重要区域空间重新划回“徽州”,从地理上还归徽州文化生态的完整空间,实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筹划,保护徽州文化的“万年不拔之基”。
二、建议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文化生态保护区不能是只重GDP的划一行政考核标准,要为文化生态保护松绑。
三、文化生态保护,政府主导是关键。建议中央设立文化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加大文化生态保护的财政投入。
四、文化生态保护,要重在保护中华文脉,保护濒临消亡的活态文化。建议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人保护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