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安徽绩溪,国学大师胡适故居就坐落在绩溪的上庄。
在路边挂着的蓝底白字指示牌引导下,我们沿着小巷胡同,转了七八个弯,我发现有一座颇具徽州明清建筑特色的院落。院子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地上铺满着大小形状不一的大理石、花岗岩。院子右侧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正门边挂着一块写有“胡适故居”四个字的牌子,这就是胡适故居的正门。
故居面积并不大,只有200多平方米,为三开间,前后进,通转式石库门楼。这屋最值得观赏的是屋子门窗上的精致木雕,屋里堂外的窗啊门啊都镂刻着栩栩如生的花卉,而且刀笔流畅,平底浮雕,又以清一色兰花为主题。“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满堂香溢,反映出主人的立世风格。胡适是深受此风格影响,他晚年作过一首题名《希望》的诗,诗句中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道出了他对故乡兰花的思念之情。
故居吸引人的地方还有那一间坐西朝东的书房。书房不大,约有7个平方米,是个长方形的木屋结构。书房里已不见藏书,只有一只旧的写字台、一把靠背椅。写字台上放着一个老式火油灯、一块砚台、一枝毛笔及空笔筒等,墙上挂着两件草体字的条幅,小巧玲珑的书房呈现出宁静、幽雅的文化气息,使读书人、文化人等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在写字台前的椅子上坐一坐,拍照留影。我也抵不住这种文化诱惑,在书房留了影。与书房相连的是前庭客堂,堂中央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祭台及八仙台和两把厚实靠背椅。正中木墙上挂着一幅人物画像,画像的左右两侧挂有字幅,写有“跃马挥戈驱贼寇,除弊兴利挽狂澜”。这两句话也道出了他年轻时欲“挥戈驱贼”、“除弊兴利”的志向。
胡适在故居生活了9年,14岁(1904年)离开故乡到上海求“新学”。胡适的启蒙教育是在上庄故乡的私塾中度过的。少年的胡适就爱看书,看小说书。9岁时,他在四叔家东边小屋玩耍,在小屋后边的一间卧室发现了一本“两头都被老鼠咬坏了”的“小字木版的第五才子”书,他一口气就把这本《水浒传》残本读完。从此,他迷上了看小说,到处借读小说,和朋友交换、比赛看小说。读小说给了胡适很大的好处,帮助他把文章写通顺了。读大量白话小说,又使他得到初步的白话散文的训练。因此,他离开家乡到上海求学时,就能写很像样的文章了。而对于他后来的提倡白话文学和考证小说,也早早地种下了根苗。
不过我感到故居的布置似乎还缺点书卷气,虽已置有一部分胡适的著作,却缺乏有分量的胡适早期初版珍籍。我想假如能在故居再添藏些胡适的旧版名著,那么人们会对胡适的学术贡献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