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的悉心打磨,日前,长14米、宽1.2米,由72块砖雕拼接而成的世界上最大砖雕版“清明上河图”,在绩溪上庄问世,展现出绩溪砖雕与中国绘画的完美结合。 这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是以是以宋代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截取了原图中最繁华的一部分按照画面同等比例扩大雕刻而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一作品的创作者是绩溪县古徽州兄弟艺雕坊的三兄弟,老大梅光华,今年34岁,从16岁起在江苏扬州拜木雕大师曹宏华为师,学成后回绩溪上庄创办了自己的艺雕坊。在他的耳濡目染下,老二梅永光、老三梅志光也渐渐喜欢上了砖雕艺术,加入到砖雕制作的行列。 2008年春节后,兄弟3人在闲谈中萌生了创作砖雕版《清明上河图》的念头。他们查阅了大量材料,收集了许多有关《清明上河图》材料,开始策划大型巨作绩溪砖雕版《清明上河图》。 大型砖雕非常讲究用料,且十分重视制作的过程。总体来说大致有三道工序,打坯、出细和整理。“打坯”即创作的构思和构图阶段,也就是在水磨青砖上确定出画面的轮廓、层次、具体部位,这一阶段要求创作者必须熟悉画面题材的内容,掌握各种安排画面的方法,力求创作设计新的构图。第二道工序是“出细”,就是精雕细刻的过程。把打好的轮廓再作具体的刻画,使人物、花果、树木、楼台等图形一一凸现出来。第三道工序是“整理”,就是做进一步的统一、修饰,改刻局部的断裂和焊接,校对连续的花纹和通景以及雕凿和建筑相连的榫卯。 经过三兄弟三年的苦心创作,砖雕版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在近期完工。这幅作品气势宏大、制作精美,惟妙惟肖的再现了历史名作中的人物和场景,展现出风格独特的徽派雕刻艺术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