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瀛洲乡,也算是胡锦涛同志的故乡。因为其老家龙川村属瀛洲乡管辖。
2009年6月24日上午,绩溪县县政协受县委、政府委托,召开瀛洲乡“乡改镇”征求意见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县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瀛洲乡的党委书记和乡长,我与汪福琪作为老家是瀛洲乡人应邀到会。会议由县政协秘书长汪海主持,县政协主席张正根先讲了“乡改镇”的意义和指导思想。我和汪福琪都在会上讲了各自的想法。3个多月来,我一直忙于出书、送书、卖书等事务,不能安下心来整理这篇文章。虽然如此,我在这段时间对瀛洲乡“乡改镇”的事,还是有所考虑,也看了一些相关资料,现形成本文,供县、乡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张正根主席和汪海秘书长在会议开始时都讲到,将瀛洲乡改为镇,在形式上很容易,关键是要以“乡改镇”为契机,把瀛洲的经济搞上去,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对此表示赞同。现时,全国各地的地区一级多数都改成地级市了,不少县也改成县级市了,农村的乡一级多数也改成镇了。我们安徽省就不再有一个地区,我们绩溪县的11个乡镇已改为7镇4乡。应该说,地改市也罢,县改市也罢,乡改镇也罢,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记得以往改市、改镇,对政府驻地有两个硬指标,一个是工业产值总量;一个是人口总量。后来就逐步降低了条件,一哄而上了,所以才出现了安徽无地区的现象。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不少地级市、县级市、镇是名不副实的。但如今各地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先筑巢、后引凤,多数都建设得像模像样了。看来,先改起来再建设,倒也是一条路子。
二、瀛洲“乡改镇”后,我们一定要使其名副其实。这就需要创建,需要打造,需要发展。我想就此讲点想法:
一是建个什么样的镇?最近,我看到两篇文章,都是讲“文化”的,现摘录其中几句最精辟的话。休宁县委书记胡宁说:“一个地方,最大的资源是文化;一个地方,最能打动外地人的是文化;一个地方,对外交流的最好资本还是文化。”(载《徽州社会科学》2009年7月号)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说:“当今时代,文化因素已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主动。”(载《南方周末》2009年8月20日D21版)广东离我们远了,我们就说说近距离的休宁县吧。胡宁同志主政休宁10年,全力打造文化品牌——中国第一状元县,这张名片已经扬名全国,且已扬名天下,大大加快了休宁县的旅游产业以及全县经济的发展。我还看到一位学者在报刊上撰文指出:徽州山区人文(徽州文化)、自然(徽州山水)两个方面的旅游资源丰厚,发展旅游产业应该成为党委和政府考虑的第一要务。因此,我认为瀛洲乡从现在开始(或者说已经开始),就应当紧紧抓住发展徽州文化旅游不放松,将其做强做大。瀛洲境内的龙川景区已是4A级景区,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影响,但还需要继续打造,继续创建,继续扩大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于1997年退休之后,曾多次上书县领导,建议以龙川景区为中心,大力开发整个瀛洲乡的旅游资源,将全乡的旅游产业带动起来,形成一条徽州文化旅游带。目前,县委、政府正在积极筹备实施“百里文化长廊工程”,瀛洲乡正好处在“百里长廊”的中段,这是地位优势;我认为瀛洲乡的品位优势更为明显。众所周知,在瀛洲乡区域内,徽州文化积淀深厚,古祠堂、古民居、古街道众多,古今文化名人众多。一个只有一二十户的小小堨头村,清朝乾隆间就出了一位叫方体的进士,官至湖北按察史、布政史,为官清正廉洁,政绩显著,南京秦淮河1200余丈,就是他在担任江宁盐政道时疏浚的。何况,龙川、瀛洲、梧村、南观、汪村、仁里、浒里等村,还有更多更多的名人。瀛洲乡的山山水水也十分秀丽,大可利用开发。希望县委、政府要积极支持瀛洲乡(镇)和所属各村,动员全乡(镇)人民,同心协力,抓住机遇,招商引资,科学发展,尽快将瀛洲建成高品味的徽州文化旅游乡镇。
二是要着力开发瀛洲村(仅指自然村。下同)。早在2002年元月8日,我就邀请县城文化界的部分知名人士考察瀛洲村的旅游资源,大家评价颇好,有多位人士还撰文在报刊上推介。我则趁热打铁,除自己动笔外,还请在村、在城的乡亲一起动手著文;我还请摄影师章恒全先生拍摄了大量彩色照片,由我汇编成图文并茂的《徽州古村落——瀛洲》一书,于2003年5月印行1500册,为瀛洲村造了很好的舆论。一位北京游客曾手持该书,按图索骥,一再声称在这里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徽州文化。还有黄山市知名青年女作家王喜茶,也是手持该书游览了瀛洲村后,写了散文《春游本色瀛洲》,发表在多家报刊上。如果有人上网点击“瀛洲村”3字,全国有许多瀛洲村都在网页上显出来了。其中广东、上海、浙江和安徽绩溪的4个瀛洲村,信息量相对较多。我们绩溪瀛洲村的信息,绝大多数是我写宣传瀛洲村的文章。有不少瀛洲村始祖运公后裔,或其他地方的章姓人,就是通过这个平台与我取得了联系。如连云港的章宗孔兄弟,是瀛洲3世祖授公之后,去年千里迢迢来到瀛洲村寻根问祖。向我提供胡锦涛同志初小、高小毕业证书存根的章漪,祖籍婺源,也是去年与我联系上的。今年,又有一位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兼任上海同济大学名誉教授的章群,是在网上看到我撰写的《安徽绩溪瀛洲章氏宗谱(下卷)序》后,才与我有电子邮件往来。他说其老家在瀛洲,是曾祖父一辈去了浙江金华,其父亲十二三岁时还回过老家;又说与我同辈,称我为兄;还说如有机会回国,一定到老家来看看。如此等等,不作多述。
在那天座谈会上,我在发言中曾讲到最近要出本个人文集。7月上旬,这本名为《名村与名城》的书,由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印行2000册。该书分 4篇,每篇约5万字。其第一篇是《名村瀛洲》,系统地介绍了瀛洲村的历史文化。书名突出了“名村”,内容将瀛洲村摆在首位,这是我的良苦用心。我在该书《后语》中指出,“徽州历史文化名村——瀛洲”,这顶桂冠是我给戴上去的,想必读者看了第一篇后不会有多大异议。其实,不论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历史文化名村,都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即:历史悠长;物质文化遗存丰厚;较多的文化名人。就瀛洲村而言,这3个基本要素都是具备的。先说历史,瀛洲村始祖章运于1120年为避方腊战乱,从昌化览村迁来,初居油坑,后移居油坑口(瀛洲),迄今已近900年了。次说物质文化遗存,瀛洲村章氏宗祠,连同附属物,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全县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祠堂;瀛洲古街,长达1华里,花岗岩石板街道,大部分是横铺,小部分是直铺,这在绩溪也不多见;瀛洲村的古民居,清代和民初兴建的大体完整的尚有七八十幢,其中文物价值较高的有“三川豪宅”229、227、223号,“上下两钱庄”159、161号,以及138、157、162(明代官厅,只存后进)、163、178、199、200(全村唯此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283、330号等等;登源河的堤坝,瀛洲村段最为壮观。全县现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瀛洲村占2处:章氏宗祠和章基嘉故居。我曾请冒着极大政治风险,大胆支持凤阳小岗村农民搞大包干,推动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闻名遐迩的老省长王郁昭同志写来“章氏宗祠”4个大字,制成巨型匾额挂在五凤楼的仪门之上,为章氏宗祠增添光彩。再说名人,古代有进士章瑞(1465—1518),官至御史。县志上称他刚直不阿,廉洁奉公,名扬内外,所到之处,皆有政绩。现代有院士章基嘉(1930—1995),曾任南京气象学院院长、北京气象学院院长、国家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和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是我国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奠基人。由于章基嘉在气象学科作出的杰出贡献,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设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是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平均大约65万人方有一位院士,安徽平均大约80万人才有一个,绩溪有4名院士,瀛洲村占其一,真正是凤毛麟角啊!瀛洲村古今名人甚多,此处不赘,请参阅拙著《名村与名城》47—50页。此外,瀛洲村的宗族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大部分属非物质文化文遗产。当旅游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用来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人问我:你这样不遗余力地推介宣传瀛洲村,究竟图个啥呢?我答复他:因为瀛洲村是我的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它有深厚的感情,尽管老家没有直系亲属了,我还是愿意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我只图通过我的宣传推介,引起官方和商界的注意,尽早利用开发,让村民得到实惠。任何一个地方要利用开发,没有官方重视不行,没有商界投入也不行。拙著《名村与名城》一书,县四大机构的领导,估计已人手一册了,因为四大机构的办公室都买了我的书。政府系统的多数单位,或者已经赞助,或者已经买书。瀛洲乡党委、政府和瀛洲村委会主任,我已赠阅。当然,在职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很可能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看我的书。但据我所知,又确实有不少县级领导同志已很认真地阅读了。从反馈的信息看,拙著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有人称赞用5万字系统地介绍一个村庄的历史文化,这在绩溪县可能是开先河之举。我期待着县、乡两级领导重视开发瀛洲村,更期待着企业家投资开发瀛洲村。我在那天座谈会上也讲到,瀛洲村是全乡人口最多的村,规模最大的村,又处在瀛洲乡的中心地带,如果改镇后想将全镇的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搞上去,就应当高度重视对瀛洲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
三是在整合开发瀛洲村旅游资源的同时,可以考虑开发瀛洲面食。瀛洲村的村妇,做包做餜(粿),都有一套,都是一流的面点师。能否可以将瀛洲老街的原有店面都开为面食店,形成面食一条街呢?当然,这要造势,要形成品牌,要形成气候。如果能将龙川的游客吸引到瀛洲村来参观古祠堂、古民居、古街道、古村坝,来品尝各种面食,这或许也是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我想,要打造几个品牌,如水馅包,加馅(瘦肉丁)南瓜包,加馅冬瓜包(瘦肉丁),香椿挞餜,九菜挞餜(加三丁:笋丁、煎鸡蛋丁和豆腐干丁),豆(豌豆)黄挞餜,芝麻糖(盐)餜(粿),螺狮块(不同于县馆子店的“面鱼”和面皮汤。它是将面皮用手工扯长后抛入锅中),艾草豆沙粿,薄挞鲜(不同于县城的“春卷”。不油煎,包苋菜),肉馅点心(掺芫绥菜或其他菜)等等。瀛洲村的焖粉,别有风味,我在县城馆子店吃来吃去,都没有老家的焖粉好吃。各种面食要求原汁原味,货真价实,做出信誉,吸引游客;还可能把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待外来宾客也吸引过来。同时,要适当开办一些徽菜馆,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就要求建设一个较大的停车场。如果这条路走通了,搞得红红火火,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很有可能回村投入进去,毕竟走遍天下家乡好啊!听说瀛洲村小学现在只有60多个学生,还少于我60年前读书时的人数,这是值得乡村干部认真反思的。瀛洲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工回村了,学校就不愁没有学生了。(前列之餜,指面粉餜;粿,指米粉粿。)
四是要注意的问题。我前面说了,瀛洲乡“乡改镇”后,要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高品位的徽州文化旅游乡镇。凡古徽州一府六县,要发展旅游经济,不外乎是徽州文化游和徽州山水游。所谓徽州文化游,也就是让游客看徽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都是先人遗留下来的东西,由于种种原因,有的需要抢救,有的需要修葺,有的还需要仿造。所以,不论是抢救、修葺还是仿造,必须坚持“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在这些方面,我们有大多的教训。如,绩溪文庙里前面的“棂星门”,其高大程度与后面的大成殿不相称,损赠者的大名及其事迹雕刻到额枋上也有非议。又如,瀛洲章氏宗祠,原有的飞檐翘角,在“文革”中多数被人敲掉了,前年修缮时却将大角改成了小角,既违反了“修旧如旧”原则,又失去了气势。我们说瀛洲章氏宗祠气势恢弘,其主要一点就在于有高大的飞檐翘角上。徽州古祠堂,哪有小小飞檐翘角的呢?还有,龙川胡炳衡故居,修缮前进时居然也犯了忌讳:修旧不如旧。这是其一。其二,全乡(镇)凡新建、改建民居,政府在审批时必须要求在外观上一律建为徽派建筑。徽派民居外观上有三大要素:粉(白灰)壁、黛(青)瓦、马头墙,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贴瓷砖。新建民居的内在布置上可以百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古民居不能改变原样。原建新民居的外观是否也要改为徽派,这个事牵涉面广,涉及到不少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建议乡(镇)、村两级要通过调查研究并与群众商量后再作决定。其三,要切切实实搞好环境卫生。其四,狗,只可拴养,不准放养。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2009年月10月4日整理
家住绩溪县城舒家巷38—2号 电话:8163493 电子信箱:jixizyg@163.com]jixizy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