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 |  首页| 绩溪动态| 时事快讯| 综合报道| 徽岭南北| 绩溪旅游| 绩溪名人| 还我徽州| 视频绩溪| 特别报道| 撤县建市专题|
  绩溪发展大讨论|绩溪出租车问卷调查|绩溪宣传片|环球时报|绩溪风光绩溪火炬传递绩溪人事网|绩溪同乡会金山时雨网购(加微信:Wangxueming1965)|
 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中新网|绩溪民歌|平阳古里|汪裕泰家乡|绩溪农业|绩溪卫生|绩溪教育|绩溪地图|抗战70周年阅兵|绩溪中学|绩溪天气|在线投稿
[视频]最美绩溪|中国台湾|大公网|文汇网|中华网|中国政府|体育|2021明前毛峰和金山时雨新茶网购(+微信:13809451902)
[广告]绩溪2021原生态高山茶和金山时雨茶直销(价格优惠,快递包邮),欢迎微信联系选购。 +微信:13809451902 2021年5月24日
 相关文章
  • 高铁飞驰!江西南昌…[3273]

  • 安徽绩溪“文化+全域…[2783]

  • 国防部、全国人大外…[3194]

  • 前10月我国服务进出…[3230]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3194]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2981]

  • 走读非遗 品味家乡—…[3725]

  • 全力打造医保高质量…[3327]

  • 安徽绩溪“争先创星…[3597]

  • 市国防动员办赴绩溪…[3431]

  • 全国农机质量调查工…[3162]

  • 绩溪打好“三张牌”…[3195]

  • 绩溪伏岭镇做好农业…[3159]

  • 宣城绩溪:全力打造…[3167]

  • 绩溪县提前完成“四…[3158]

  •  推荐文章
  • 高铁飞驰!江西南昌…[3273]

  • 安徽绩溪“文化+全域…[2783]

  • 国防部、全国人大外…[3194]

  • 前10月我国服务进出…[3230]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3194]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2981]

  • 走读非遗 品味家乡—…[3725]

  • 全力打造医保高质量…[3327]

  • 安徽绩溪“争先创星…[3597]

  • 市国防动员办赴绩溪…[3431]

  •  热点文章
  • 安徽绩溪“文化+全域…[2783]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2981]

  • 宁绩旌“绿三角”经…[3030]

  • “和谐之源”金砖墨…[3030]

  • 绩溪卫生局开展重走…[3030]

  • 绩溪第三届徽菜美食…[3030]

  • 绩溪今年以来游客接…[3030]

  • 胡锦涛主席会见筹办…[3030]

  • 绩溪县抓好黄金周期…[3030]

  • 胡锦涛将出席联合国…[3030]

  •  
      文章首页>> 绩溪动态 >> 
    顶 热 荐  
    胡适与《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图)
    文章来源:yiming   信息发布:安徽绩溪 www.ahjixi.com   时间:2009-05-05   点击:3042
    编者按

      新文化运动,作为九十年前那场席卷全国的运动,现在已是尽人皆知了。胡适,也作为那场运动的发起者与主将而名声鹊起。而考其源流,这场运动还要从一个小小的杂志说起,文化运动的兴起,胡适能够在二十六七岁时即“暴得大名”都与其相关,这就是《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新青年》是胡适的发祥地,没有《新青年》,胡适的命运或许是另外一番光景。

      因为有了陈独秀,所以有了《新青年》;因为有了《新青年》,所以成就了胡适。统观胡适与《新青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胡适加盟《新青年》,得了最初发表言论与创作的机会。他因《新青年》博得了盛誉,《新青年》也因为有了他而更加大放异彩,作者与刊物之间达到了交相辉映的理想状态。而最后,胡适与《新青年》的分道扬镳,只能说是道不同,不能苟合,但其情义却可值得一叹。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号照片

    ▲《新青年》杂志易卜生专号

    ▲《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新青年》的缘起

      1917年1月年仅24岁的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9月在北大任教,随后出版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在学术界取得无可争议的地位,短短两年内胡适即与国内顶尖学者并驾齐驱。以这样的年龄,在思想文化界取得如此成绩,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了梁启超,当无第二人。梁启超当年追随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有着康有为的提携、维新变法的影响,梁的青云直上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胡适全无凭借。

      《新青年》这块胡适的发祥地,最早由胡适的安徽同乡陈独秀开辟的。对于这份刊物胡适后来回忆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指1910-1930年代)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1915年的夏天,在中国留日学生因反对二十一条要求纷纷回国,曾经参加过革命工作而流亡在日本的陈独秀也回到了上海。1915年的上海抗日救国运动此起彼伏,陈独秀苦苦思索,认为求国者必先改造国民思想,造就新一代有为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以改革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为目的,在皖籍汪孟邹和其他人士的帮助下,陈独秀于9月15日在上海出版《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

      杂志初创,困难可想而知,汪孟邹积极联系杂志的撰稿人。汪孟邹向陈独秀推荐了自己的绩溪老乡胡适,并多次代陈向胡约稿。经过汪的牵针引线,两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开始携起手来,胡适与《新青年》建立了最初的联系。而此时的胡适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求学,面对着孕育和萌动着的文学革命大潮,经过长期的思索和与朋友们的交流,胡适逐渐认识到中国文学革命的关键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改变半死不活的文字。但这种认识在当时却应者寥寥,同在美国求学的一帮朋友们多不赞成胡适的意见。

      当得知陈独秀在国内创办杂志并以改革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为目的时,胡适欣喜异常。胡适在与陈独秀的通信中指出:“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人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并在《新青年》1916年9月2卷1号上的发表了自己的译作《决斗》①,这也是胡适在《新青年》上最早发表的作品。1916年10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将自己关于文学革命的思考告诉了陈独秀,提出了“新文学之要点,约有八事”。陈独秀接信后,积极鼓励胡适将这些意见表述成更为完整的文章,这就是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系统阐述了对文学改良的八条建议:

      (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模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呻吟

      (五)、务去烂调套语

      (六)、不用典

      (七)、不讲对仗

      (八)、不避俗字俗语

      此文的发表引发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死”水。一夜之间,大洋彼岸的胡适名声大震。《新青年》成为胡适一生声名事业的发祥地,年仅26岁的胡适就此暴得大名,开始了他作为名人的生涯。

      博得盛誉

      胡适作为名人地位之所以能巩固下来除了自身的素质,还得益于《新青年》另外两个盟友,即陈独秀等在1918年12月创办的《每周评论》;胡适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在1919年1月创办的《新潮》。至此以《新青年》为中心,在《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的效应下,以胡适为主将的“新文化运动”便从此全面展开了。胡适作为新学术、新思想的领导人物也更加稳固。胡适继《文学改良刍议》之后,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在当时都是极具影响力的文章,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论短篇小说》、《易卜生主义》等。除此之外,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还做了很多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如发表的白话诗,是我国最早一批新诗创作。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终身大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话剧创作。据统计,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作品共约60多篇,包括有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翻译及其他读书札记等。可以说,这一时间里,胡适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和台柱子,也因此得到了陈独秀的高度赞赏,被称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

      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胡适与陈独秀在《新青年》这块阵地上一起冲锋陷阵,一起呐喊前进时,政治问题逼人而来,不谈政治的默契终于被打破,陈独秀开始向“左”转,胡适向右转,最终的分歧在所难免,胡适与《新青年》的蜜月期也就暂告一段落。

      与《新青年》的诀别

      对于中国政治问题的根本所在,陈独秀和胡适的所思所想要比寻常百姓更为深刻。胡适主要致力于学术、教育和文学等方面的改革,陈独秀却强调推翻腐败的传统和唤醒中国青年思想的必要。

      1920年8月,陈独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决定把《新青年》作为这个小组的宣传阵地。而且自1920年9月1日的八卷新一号起,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期的杂志上,陈独秀发表了“重头文章”,即《谈政治》,公开了其与胡适的分歧。陈独秀写道:“我们中国不谈政治的人很多,主张不谈政治的只有三派人:一是学界,张东荪先生和胡适之先生可算是代表;一是商界,上海底(的)总商会和最近的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可算是代表;一是无政府党人。……”胡适,这位新学术、新思想的领军人物,《新青年》杂志的台柱子。如今却成为点名批判的对象,可见《新青年》这块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不再铁板一块,而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两位新文化运动战将决裂的宣言书,这两位安徽人从此分道扬镳。

      面对《新青年》的急剧左转,胡适尤其不满,他讽刺说:《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②的汉译本”。胡适与《新青年》的关系也告一段落,就这样,胡适与《新青年》的关系告一段落,结束了这场蜜月般的文化之旅。《新青年》在当年毕竟享有崇高威信、发行甚众,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它急剧地向“左”转,马克思主义这面红旗才会迅速红遍全国。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胡、陈二人在《新青年》杂志上产生了分歧,但这并未阻止两者之间的私人友谊,陈独秀在《新青年》遭查禁后仍然私自发行,结果被法国租界当局逮捕。胡适得知此事后积级营救陈独秀,一向温文尔雅的胡适,却因陈独秀的被捕而破口大骂法国人“不要脸”,可见他内心的激愤以及对陈独秀的担忧和关怀,他并没有因为见解的不同而丢弃人道精神。

      据后来胡适回忆说“时日推移,陈独秀和我们北大里的老伙伴,愈离愈远。我们也就逐渐地失去我们的学报。因为《新青年》杂志,这个(传播)‘中国文艺复兴’的期刊,(在陈氏一人主编之下)在上海也就逐渐变成一个(鼓吹)工人运动的刊物,后来就专门变成宣传共产主义的杂志了。最后终于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所查封。”(徐超)

    责任编辑: wdacxh170


    上一篇文章: 我是安徽徽州人――胡适的一生
    下一篇文章: 绩溪和旌德警方联手擒获诈骗、抢夺犯罪嫌疑人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发送短信 | 友情链接 |  站长: 绩溪人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安徽绩溪  制作:安徽绩溪网站  授权使用:安徽绩溪
    Power System Of Article Management. 2.0 Build  Powered by Webboy 页面执行时间:156.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