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徽州表演艺术“活化石”之称的徽剧,其独特魅力曾吸引记者数次前往采访。 绩溪县实验小学“梁安徽戏童子班”,今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今年8月下旬,谢广祥副省长亲往调研、鼓励,这不禁激起我前去探访的欲望。 9月10日早晨,记者驱车来到绩溪实验小学,走进“梁安徽戏童子班”,大橱柜里各式徽剧服装道具、徽戏文本,让人目不暇接。两位指导老师正在给小学员精心化妆。 化妆好的小学员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进行着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的练习。那甜美的唱腔、优美的舞姿,有板有眼的一招一式,都颇有韵味。 现场的江厚荣老师和黄元芳告诉记者,徽剧在绩溪曾被奉为“传统大戏”而广为流传。绩溪作为徽剧主要发祥地之一,从清末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民间有二十多个徽戏班社,大部为徽戏童子班。徽剧都是口传身授代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徽剧部分曲艺项目面临断代的危险。为了传承好这门古老的艺术,绩溪县实验小学洪明祥校长将徽剧引进校园,2004年成立了徽剧戏曲兴趣班,2007年由县政府授牌命名,创建了“梁安徽戏童子班”。2008年,绩溪“徽戏童子班”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实验小学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传习基地”,今年,“梁安徽戏童子班”成为首批安徽省非遗传承基地。 学校的黄丽文老师介绍说,童子班有学员40人左右,年龄大部分在8岁至12岁之间,学校利用休息日和课余时间,聘请文化馆江厚荣副馆长和原徽剧专业演员汪家宏老先生进行授教,学习“徽戏”唱腔、身段和“五功四法”等,以学练唱腔和动作基本功为主要内容,排练一些短剧和折子戏。“徽戏童子班”成立以来,先后排演了《徽班新苗》等多个传统徽戏曲目,先后在省市县级文艺演出中获奖,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目前,由40名学员参加的大型剧目《万花献瑞》正在排演,准备在中国徽菜文化节上精彩亮相。 绩溪县实验小学,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地方名校(创建于1908年),徽戏一直印在莘莘学子的文化记忆里。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就曾排练徽剧多部传统剧目。如今,我们希望徽剧的传承,在这里一路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