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徽州人为了连通沪杭等地,历经几代人愚公移山般的努力,在大山中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一条羊肠小道——徽杭古道。它西起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据史料记载,徽杭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是继我国“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为维护这条重要的“生命线”,古道下村庄里的农民自发成立了护路会。直到今天,这个护路会仍在发挥作用。
徽杭古道上有个“祝三路会”
数千年来,徽杭古道成了徽州人外出到杭州的一条重要通道。世世代代的徽州人通过徽杭古道,手提肩扛将一件件货物运出去,销往沪杭等地,成就了徽商传奇。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也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成就了一代徽商的辉煌。
徽杭古道一度成为徽州人的“生命线”,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同样的,勤劳朴实的徽州人也没有怠慢徽杭古道,在徽杭古道脚下的村庄里,就生活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却世世代代无私地为徽杭古道进行修补,并自发成立了一个民间公益性组织——祝三路会,直到今天,路会依然存在。高梦龙就是绩溪县伏岭镇祝三村路会的现任会长。
高梦龙,1964年出生于绩溪县伏岭镇祝三村,1970年至1976年就读于祝三小学,随后六年在伏岭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高考因三分之差落榜了,于是在绩溪县伏岭镇北村中学当了一名教师。一年后,他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外出务工。直到2000年经济稍稍宽裕一点后,高梦龙因心系故土,毅然决定回祝三村从事农业生产。
自2000年回家乡务农后,高梦龙一直热心于徽杭古道的修补和祝三路会的资料保存。在他的手中,记者看到了1963年的路会会议记录,详细记载了当时修路的过程。
据高梦龙介绍,路会是一个有着相互帮助、乐善好施精神的,以方便过往路人为目的护路组织。由祝三村村民自愿参加成为会员,并选举会头和会长,实行双领导分工负责制,会头主要负责组织内部事务,会长主要负责外部事务。据高梦龙介绍,路会在晚清后期就渐成雏形,在1918年以正式组织的形式成立,至今已近百年的历史。
据了解,由于古道年代久远,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徽杭古道道路状况越来越差,祝三路会成立伊始就对古道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维修,同时确定下来,在每年阴历十月十五那天,路会都会对从江南第一桥到施茶亭这一段(徽杭)古道进行修护的这个传统,并执行到今天。除了“大跃进”运动期间曾经中断两年,数百年来,路会一直都在维修徽杭古道,即使是在1970年、1975年大洪灾期间,祝三村老百姓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仍坚持每年对古道进行修护。
高梦龙说,现在修补徽杭古道是村子里的全民行动的一件大事,每年的阴历十月十四这一天,自愿参加修路的人都会在晚上前往“会头”的家中开个小会议,一方面是选出下一年的会头,另一方面是对修路工作进行安排。第二天早上七点,村民们就会自带工具,
路边做个简单的祭祀便去修路了,其间所有的过程全部是自发性的,没有人强迫谁去做任何事,年轻的男人都会自觉照顾老人、妇女和小孩子,专挑重活干。而据了解,2004年以前,路会是没有会长的,每年只是有一到两家人当“会头”。路会本来就是一个群众自发性团体,没有组织性,而且在修路时大家分工不明确,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为了优化路会的结构,2004年村民们公推出高梦龙担任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