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绩溪县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09年绩溪县文物局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又发现了明代摩崖石刻在内的新文物84处。
绩溪县建县已有1400多年历史,而从新石器遗址的发现,证实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活动已有5000年的踪迹。尤其是作为徽商的发迹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人口虽少却是全省的文物大县,挖掘、抢救、保护工作任务繁重。
在绩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9年县文物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了听泉楼、节妇坊、五教堂、胡开文旧居、文昌阁等省保、县保单位的抢救加固、白蚁灭治和修缮工作;9月份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胡氏宗祠仪门修缮和门神修复;建立文物数据库,目前有馆藏文物500多件。积极申报国保单位,提高文物保护等级,已拟将徽杭古道、上庄古建筑群、龙川胡氏宗祠拓展项目三处文保单位列为第七批国保单位上报省文物局,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经普查整理,该县有非遗项目273项,内容涉及12大类。在安徽省公布的首批非遗传习基地名录中该县占有四席。目前该县正积极争取将徽戏童子班、赛琼碗、安苗节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挖掘整理的绩溪民歌《月亮起山一盏灯》、《十绣鞋》参加省民歌大赛并获奖,还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民歌会”和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反响十分热烈。县文化馆集中专业干部到伏岭徽戏童子班、县实验小学两个非遗传习基地进行业务辅导,为该县徽戏传承培育了一批新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