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墨如金的季羡林很少给人题字,但在晚年,他却接连为同属古徽州的绩溪、休宁两县六次题字。随着季老的离世,这六幅题字显得更为珍贵。而引来季羡林六献墨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对季老有知遇之恩的徽州人胡适。
墨香仍留存
2006年7月9日上午,“中国第一状元县”黄山市休宁县状元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受国学大师季羡林委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志攀向休宁赠送了季老的两部新著《阅尽沧桑》和《故乡明月》,同时还有季老为休宁重修的百年书院——“海阳书院”亲笔撰写的题词。第二天上午,吴志攀一行又来到同属古徽州的宣城市绩溪县,他们除了为绩溪县带来了季老手书的“徽州”二字和一幅季老手录的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
半年后的2007年春节前夕,应休宁县之请,季羡林先生再度挥毫,为休宁写下了“海阳纪事”、“状元阁”、“文化塑县”的题词,并委托回家过春节的休宁籍北大学生吴子桐送回。
休宁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季老“海阳书院”和“状元阁”的题字已经被制作成匾额,和海阳书院、状元阁一起成为当地一道文化风景,而“海阳纪事”四字本为当地编撰的书的书名,“很遗憾,这本书现在还没有出版发行,但这四个字现在显得更为珍贵了”。
憾未到绩溪
季羡林为何如此钟情古徽州,向绩溪、休宁两县赠书并题下六幅墨宝?休宁籍北大学生吴子桐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都是因为一个绩溪人——胡适。吴子桐介绍,胡适对季羡林有知遇之恩。 1946年,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回国后,经陈寅恪介绍到胡适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任教。胡适对季羡林非常赏识,在季羡林被聘为副教授十天后,就擢升其为正教授,兼东语系系主任。吴子桐介绍,季羡林对胡适也很敬重,顶住压力为胡适的正名做了很多工作。 1999年,季羡林不顾近90岁的高龄,专程远赴台湾拜谒胡适墓,并撰写了《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一文,文中写道:“中国古代有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摔琴的故事,又有许多在至友墓前焚稿的故事。按照这个旧理,我应当把我那新出齐了的《文集》搬到适之先生墓前焚掉,算是向他汇报我毕生科学研究的成果。 ”
吴子桐在北大读书期间拜会过季羡林,并和季老聊过自己是安徽人。季羡林听后很高兴,说自己多年的夙愿就是到老校长胡适的家乡去看一看,但由于年事已高,不能成行,希望北大的学生能代他为胡适故居送一个花篮。(黄俊军、刘中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