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种缘故,我经常出没于山城绩溪。那是怎样的一个小县啊,全县人口不过十八万,整个县域仅是几十座青山,和三条不同流向的小河造成的河谷构成,世世代代的人们,就生活在那沟壑里!群山之中,比较高大的一座,称“徽岭”,县内人士为了有所区分,见了面好作彼此的介绍,就以这山岭为界,谓之“岭南”、“岭北”。显然,本文题目中所指的“岭南”,与粤赣界内的“南岭”,就不是一回事了。
现在就来说“十碗八”。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巧遇了“十碗八”。那天,陪几个远道来的朋友,去绩溪的障山大峡谷游玩。天下的峡谷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这峡谷里有一尊酷似毛泽东的石头,和一个被收入吉尼斯纪录的华东第一单体巨岩。在峡谷里穿行两个多小时后,返回县城的途中,去了一家大号“清凉峰大酒店”的小餐馆。这餐馆坐落在大峡谷的谷口,一条小河的岸边。那里是人烟相对稠密的地区,也是各地游客进出峡谷的必经之地。在它的不远处,还是现代一个很有点名气的小品文家——章衣萍的故乡。因此,这小餐馆很有些人气,很有点热闹。
我们挤在一个小包厢里。菜是不用点的,自有老板主动为你安排。先上来的,是八个小碟,各自盛着猪心片、卤猪肝、桂花肉、干笋丝、葵花籽、花生米、炒蚕豆、炒米糖等时令小吃。待客人茶已喝过两巡,闲话也说了不少,第一道大菜就端上来了,是一罐石耳炖土鸡。不知多少人当我诉说过,绩溪的土鸡汤实在是好喝啊!汤竟然会那么清,清得有些发亮;汤的上面略微浮着一点金黄色的鸡油;全鸡浸没在汤里,漆黑的石耳伴在它的身旁。 “吸溜吸溜”,只听见一片喝汤的声音。接着,又一道大碗装着的菜上来了,是一份绿笋焖猪蹄。这菜是一道典型的绩溪农家菜,用文火炖很久很久,至肉味笋味完全合一。菜谱上写着“障笋炖猪蹄”。一般江河平原地区生长的人,尤会觉得味美。接下来,是一大碗时蔬炒粉丝。这菜在别的地方吃过的,谱名“绩溪炒粉丝”,据说全国统一用这名称。它的最妙处,在于原料的纯正,是用绩溪山里地道的红薯粉丝,很有筋骨,同时猪油很多,烂而不糊,油而不腻。正当大家埋头大吃的时候,枣耳甜羹、萝卜杂烩、清汤丸子一样一样都端上来了。绩溪丸子喜欢掺一点豆腐来做,看起来白白的,吃起来软软的,几乎可以当饭吃。
但“岭南十碗八”中堪当饭食的不止丸子,一种咸咸的、香香的焖粉,也大受欢迎。那是将米炒熟,加上各种佐料一起煮出来的。特别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一盘“包子”。老板响亮地一声喊:“包子! ”端上来的却是一盆馒头。其实也不完全像馒头,形状上更扁一些,当地人称“发包”,寓意“发”。当地陪同的人介绍,“十碗八”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的时候才做,办喜事的时候,这盘“包子”端上来,意味着新郎新娘可以敬酒了。与“包子”上的同时,会上一碗红焖块肉,夹在包子里一起吃。
最后一碗菜是红烧河鱼。鱼就是餐馆门口小河里所产,老板称“石斑鱼”。看起来虽小,却都肥嘟嘟的,自然被一抢而空。
从前我也听说过“十碗八”,没想到会如此丰富。吃的过程,我一直在看哪些属于“八”,哪些属于“十”,并一直在数,看看到底有多少碗。让我犯晕的是,数来数去,大碗远远超过了十,而达到了十四。老板娘赶忙来解释:“紫藤花是加的,炒野蒜也是加的,马兰头、水芹菜也都是加的哦。 ”
干的野蒜、马兰头入菜不算稀奇,紫藤花晒干了也能当菜吃,却还是第一次遇到。绝的还不仅此,“十碗八”还有许多讲究呢,比如那八小碟,根据时令不同,可以装各种东西,但“瓜子”和“花生”却不能少,在绩溪岭南方言中,“瓜”与“加”同音,“生”与“孙”同音,寓意“加子加孙”。还有,十大碗中,炒粉丝和焖粉是不限量的,吃完了可以再添,但“发包”每个人只能吃四个。呵呵,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