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 冯赣勇)在黄山市周边有很多的旅游景点,但近年来距黄山市十多公里的绩溪县龙川,由于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祖居地,所以这里每天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们纷至沓来。近日,记者因到黄山市出差,故也抽时间慕名前往黄山脚下的绩溪龙川旅游风景区采风,如今这里已成为安徽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景区中的胡氏宗祠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评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绩溪龙川旅游风景区门首
记者一行驱车从黄山市出发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即抵达了龙川景区的门前。这里的龙川为安徽南绩溪县一川名、村名,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走进龙川景区的大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条依溪水相伴的蜿蜒曲折的小街。沿溪两岸是错落有致的,白墙青瓦的典型徽式特色建筑民居,真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走进龙川村
站在青石铺就的小桥上四处展望,这里山川秀丽,壮观奇伟,东有龙峰耸立,西有凤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来;东西南北、山水相连,聚天地之灵,有人文之杰。村头水口有朝笏山鹤立,石境辉映,登临俯瞰,村若龙舟,志赴江海,傍水待发。
龙川村头景色
据史料载:“得水为上”是徽州古民居建筑规划布局的宗旨。水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要素,而且也是积淀文化的点金石。徽州先人的利用水方面,可谓巧夺天工。龙川溪穿村而过。
水街长廊“美人靠”
倚在龙川村中的水街长廊“美人靠”放眼望去,两岸徽派民居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倒映在水中,与浣洗村姑的倩影相映成趣。让人领略小桥流水人家那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意境。高翘的飞檐、斑驳的马头墙、厚重的石板路、粼粼的波光,一步一个如画的景点,一步一段如歌的历史。
都宪坊
走在龙川溪边小街的石板路上分外惬意,转眼来到了两座石牌坊前。一座立于路边的“都宪坊”为胡宗明立。宗明曾以副都御使的身份巡抚辽东,即行使监察之职,又统领地方诸事,为地方的最高长官,故以古代“三大宪”之“都宪”名之。
奕世尚书坊
与“都宪坊”相呼应的是近在咫尺与之对面的“奕世尚书坊”。这是于明嘉靖41年(公元1562),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牌坊为四柱三门五楼,通高10米,面宽9米,进深3米,系花岗岩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该石坊流澹飞脊、斗拱花翅、梁、信前后均饰以龙、狮、鹤、 鹿等镂空浮雕,图案优美,立体对称,技术精湛,形象逼真,是徽派石雕的精品。
横跨小溪之上的具有数百年之久的石板桥
穿过横跨小溪之上的具有数百年之久的石板桥,继续前行不远,便来到了胡氏宗祠。祠前大门一侧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安徽省人民政府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纪念碑。
小溪对面看胡氏宗祠
有着“江南第一祠”之称的龙川胡氏宗祠以其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修建。座北朝南,三进七开间,总面积1564平方米。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尤以600多件木雕最为精湛。
胡氏宗祠文物纪念碑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
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胡氏宗祠正厅庭院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成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
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
正厅两侧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别具一格。两侧各10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
落地窗门荷花图说明
更令人可爱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把整个荷群画面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色,东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也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胡氏宗祠祖先胡焱像
登上台阶,来到古祠后进院,这里又是一个“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可爱,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等等,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木雕简陋,另有风格。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更奇怪事的是,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还是一个“谜”。古祠的“谜”,又何止一个。
小桥流水
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古祠选用优质木料有关,也有的说,关键是古祠地处风水宝地的缘故。此“谜”虽未解开,但没有蜘蛛网络,花雕更显风采。大概是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之品味。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
宁静的生活
宗祠门楼的额枋上,雕饰胡宗宪抗倭灭寇的作战场面,千军义勇,万马驰骋,气势磅礴;享堂东西两序的隔扇,用浮雕的技法,将徐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刻划的淋漓尽致:祭龛前首的排“百鹿图”隔扇,造型逼真,姿态各异,以及寝楼隔扇的“百瓶图”,百花百瓶无一雷同,其高超的雕刻技艺,可谓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宗祠内还保存有徐渭,文征明等名家手迹匾额。龙川胡氏宗祠享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美誉。
水流从村落穿过
据胡氏宗谱记载:胡氏家族取名排辈中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锦”字中含有金,“炳”字中含有火。锡(43世)-一(44世)-树(45世)-炳(47世)……这些家谱资料,都能在胡氏宗祠内得以一见。
龙川村头写生者
走出胡氏宗祠步行不远即来到了村头。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
紫园长廊
从龙川景区出来驱车行不远,只见公路旁有一座建筑特色十分醒目的紫园,这是与龙川景区一票相连的另一处具有浓郁徽州文化色彩的院落文化景观。紫园位于绩溪县东的上马石村,距绩溪县城只有1.8公里之遥。
紫园环翠桥
全园面积万余平方米,紫园浓缩了徽州民居构建的各种风格,汇聚了徽州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之精华于一园,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群。园中四面环山,一池碧水,山上松枫掩映,山下房舍栉比。整座园中由五凤楼、待云阁、环翠桥、葫芦池、松凤堂、高云堂和闺阁楼等组成,集中了亭台、楼阁、民居、祠堂等徽州建筑的元素。也是电影《徽州女人》拍摄地。
紫园待云阁
对于胡姓儿孙来说,绩溪是他们非常辉煌的一块家园。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主席胡锦涛,这一个个名字,使青史留芳,为胡姓生色。据史料载,清末年间光是胡姓祠堂绩溪全县就有30座。
紫园后院一角
龙川风景区中还有自然景观龙须山,又称龙峰,海拔1048米,境内大小山峰20余座,山势突兀,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植被丰茂,银瀑飞泻,景色奇特迷人。龙须山还盛产龙须草,为唐宋澄心堂纸主要原料,所产的龙须纸深受唐后主李煜青睐,并备受历代书画家的钟爱,誉其为“千年寿纸、艺林瑰宝”。绩溪龙川之旅令人流连忘返。(记者 冯赣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