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首页>> 还我徽州 >>
|
顶 热 荐
|
让徽文化回到徽州文化
|
文章来源:徐卫新 信息发布:安徽绩溪网 时间:2009-02-11 点击:3525
|
2004年,我曾在《再谈徽学热》中首次提出徽学的泛化问题,几年过去了,这种现象非但未有所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热,不仅徽学被泛化,徽文化也被泛化了。 譬如,2005年,罗豪才先生率全国政协文化考察团来安徽,经过合肥、安庆、九华山、黄山考察后,报端与网上均有《罗豪才:徽文化极具标本价值》文章,文中“罗豪才评价,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安庆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徽州民间楹联中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如此这般,高层一干人考察了十天,徽文化就是安徽文化; 譬如,由安徽省烹饪协会编纂的《中国徽菜》一书,将徽菜定为“以古徽州菜肴为代表,由皖南、皖江、皖北、合肥、淮南五大风味构成”,列出的徽菜代表菜戎竟然有无为熏鸭、符离集烧鸡、八公山豆腐、毫州卤兔、老任桥牛肉等等。如此这般,已经不属于行业协会对常识的无知了,徽菜成了安徽菜; 譬如,曾几何时,连“安徽省徽州学学会”也特地更名为“安徽省徽学学会”了,会刊《徽州学刊》也特寺改成《徽学学刊》,其用意昭然若揭; …… 然而众所周知,徽州之名自宋而来,安徽之名至清始有,“徽”历来仅指徽州; 众所周知,迄今为止,安徽的简称一直是“皖”,而从未被称作徽; 众所周知,安徽的省名来自安庆和徽州第一字的缩称,而1988年,安徽省政府上报民政部,将徽州改成黄山市,自此安徽有安无徽,活生生将省名给自残了。而近20年来,民间各界及人大代表从保护特定历史地理单元文化的完整性、延续性出发,一直在呼呈将黄山市改为徽州市,同时将徽文化重镇绩溪县从省内的宣州划回徽州,但政府部门知错不改,一直不愿于此有所作为; …… 安徽要建设经济大省、文化大省,诚然可喜可赞,然为何不是定期举办“国际皖商大会”、不是大力提倡“皖文化”,而是热衷于将要领清晰的徽商、徽学、徽文化加以混淆、泛化并俗代之呢?究其原因,大概其一是欲走捷径因为皖商、皖文化尚未形成特定概念,更未成为名牌,不如“盗版”借光省事;其二是缺乏创新思想,更缺乏当代自信。其实,就华东来说,上海无国际沪商大会,江苏无国际苏商大会,山东无国际鲁商大会,绝未影响其成为经济大省,安徽定期举办伪徽商(指斥为伪,是因为徽商系专有名词,疑者可查《辞海》等类书)大会,也未必有何真正成效。 …… 应该指出,我之所以再次尖锐批评泛徽现象,已不止是在强调认同常识,梳理、厘清相关概念,我以为,尤其在全球化时代,强调特定历史地理单元文化的意义,强调文化的区域时空价值,反对他种势力对本土文化的粗暴搭建与恣意置换,对于地方、民族以及人类的社会史、文化史发展与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土的脉络发展出的文化一旦遭泛化,必将失去其原有的张力与弹性,其意义也势必逐渐被淡化,只有新生历史文化及知识生产的在地化条件,使之回到本来的语境、情境与地境,这时的文化阅读才更能彰显其远远超越本土的强大力量及特有竞争力。 所以我要再次强调,徽学是徽州学,而不是安徽学;徽文化是徽州文化,而不是安徽文化。而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则晚应当头棒喝;泛徽可以休矣。
|
责任编辑:
绩溪美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