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袖珍”古城,“徽风古韵”标志其特殊的身份。
这又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山城”,依山傍水。其实,县城就是在两边连绵的大山间一个狭长地带,沿东侧的扬之河而兴建起来的,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仅1公里左右。抬眼望去,四面都是青葱的大山。
近年起,小城打破了寂静,在亦“古”亦“新”中快速地长大。
保护“徽文化”标签
众所周知,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源头,与其他城市相比,绩溪县城是独特的,这就是长期积淀的“徽文化”特色。
从大街信步走进老城,方砖或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纵横交织。窄巷高墙的两侧,大都是渗出黝黑色的旧宅,黑白两色、马头墙,徽风古韵迎面而来。县城当初始建时,把“中正坊”定为中心,由此向四周延伸筑城,呈“田”字形格局,与勤奋耕耘的“绩溪牛”相对应。——到现在,老城基本上还是从前的格局。
保存完好的古城走到今天,是绩溪县一直精心保护的结果。在别的地方拆建千篇一律的新城的时候,绩溪县没有为之所动。特别是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后,“保护老城”的意识更强了。县里订了一个明文规定:老城区一律不准拆建,实在破损严重的,要修旧如旧保持原来的风格。
说起保护老城古迹,有过不少的故事。当年县委办公地点在“江南第一学宫”,得知这个绩溪文庙是一处珍贵的古迹后,县委便搬出了这个地方,安排专人管护,对门楼进行修缮,后来作为文物对外开放。县委党校向旁边扩建时,发现“文昌阁”这一古建筑,便停了下来,改向其他方向。在市民中,也有保护古民居的佳话,章澄宇家是建于清代的一处大宅子,知道家里的老房子特别的价值后,年轻的小章难能可贵地悉心保护,对破损的地方,自己掏钱十余万进行修缮。
“徽文化”故里加上精心保护的结果,是县城去年如愿以偿地捧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现在,珍贵的古迹散布城中各处:规模甲于江南的“江南第一学宫”、展示“红顶商人”生平事迹和物品的“胡雪岩纪念馆”、收集全县各地遗存的“三雕博物馆”、县城的老中心“四门川”、保存完好的秀才考场“明伦考棚”等。据统计,面积不大的老城里,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俨然一个人文古迹的“博物馆”。
小城在向“小”告别
提起绩溪县城,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小。当地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指点县城如手大,门前五柳正摇春。人们口中的“小巧玲珑”,虽然不乏褒意,但其中也包含着小城建设步履的缓慢,城市配套功能的严重不足。
以前,爱晚锻炼的县城居民只能在沿河或者城中,找一块空地拥挤在一起。整个县城没有一个广场,更不用说一个公园。
千年小城走到今天,绩溪人面临着“变”与“不变”的选择。近年来,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繁荣保护老城,开发建设新城。近年来,绩溪以大手笔进行县城建设,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扬之河东侧,绵延的大山脚下,标志性的祥云火炬广场,见证了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性时刻,从此,县城居民也有了一个休闲活动的广场。每到夜幕降临,人们便聚集在这里跳操练舞,直到深夜。广场连同其背后的大山,已经规划为东山公园,其后高大的山岭,是人们登山健身的好去处,登山道目前正在修建中,到明年将完成一上一下、总长达4公里的登山环道。
两大广场一齐建设,城西,建起了规模更大的和谐广场,这是该县举办大型活动的“大客厅”,可以容纳上万人,第二届“徽菜美食文化节”、“送文化下乡”等大型活动就是在这里举行。广场西侧的山丘,也同样保留下来,这里也被规划为“名人文化公园”。
自去年起,绩溪县同步实施了“八大市政工程”,除了两个广场,还有两桥、两路、两厂。
宽达一百米的扬之河,沿城东山脚纵贯而过,是县城的景观河流。原来河上只有两座桥,在其南北两侧,今年又各建起一座新桥,使河上桥梁增加到四座,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又美化了河上景观。南边长百余米的宽阔的翚扬桥,与新建的东西向龙川大道连成一线,成为贯通新老城区的一条大动脉,而这条大道本身,也成了一条新的商业街。
两个厂也进展快速,污水处理厂目前管网铺设已接近完工,进度在全市是最快的,今年3月份有望投入运营。垃圾处理厂则是我市的县城中,紧随宁国之后的又一个。继过境公路建成通车后,2007年,环城大道灵山路又开工建设,这条环线成为县城外围的交通干道,县城交通状况将因之流畅。
连续实施的市政工程,明显提高了以前薄弱的县城配套功能。这是这两年县城区居民们的切身体会。
最大的动作,是西部新城的开发建设。绩溪城西是过境铁路,阻隔了城市的西进。为了扩大城市版图,2005年,西区新城动工建设。与老城相呼应,这里是集政务、商务、工业三大功能的城市新区,进展快速。标志性建筑——县政务中心大楼已经落成,这是一个徽派风格的建筑群,面前是宽阔的和谐广场。多家单位的办公楼正在动工建设,明年底,迁入新区的办公楼将大部分完工。工业园区已经入园了50家企业,初具规模。
目前,新区的“六纵四横”主路网已经完成,雏形已现。规划面积为8平方公里,实际面积将扩大。——等于再造了一个绩溪县城。
“变”与“不变”的选择
“变”与“不变”是县城建设两条并行的主旋律,变,是县城在长大,不变,是徽文化的特色,而且更加凸显。用绩溪人的话说:古的更古,新的更新。
为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绩溪县把南部进城街道扬之南路,沿街房屋立面“改徽”,现在,高耸的马头墙,鳞次栉比,2里长的街道,成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徽派迎宾大道。在过去县城的建设中,也曾有过迷失,千篇一律的“大路货楼房”在这里一度出现,但他们很快停止了这一做法。这几年,新开发的多个住宅区,一律采取徽派式样,整个县城里,“徽”字被不断放大。在西部新城,徽派也被定为统一的风格,已经完工的政务中心是代表作,虽然各个单位办公楼尚在建设甚至规划中,但整体立面规划已经确定为徽派,甚至企业的办公楼和厂房,也尽量显出“徽”味。——虽然不能再现原汁原味的徽派民居,但结合现代建筑注入徽派元素,绩溪人戏称为“新徽派”。
不仅珍视古徽韵,如今生态也被精心保护。在今年环城大道灵山路的修建中,开挖了一处山体,通行的棚洞建好后,仍旧回填土方,覆上原来的草木植被。这件事并不大,但看出了绩溪人保护生态的用心。
精心保护也体现了价值,眼下,绩溪县正在将整个县城作为一个景点,规划包装“古城旅游”,向市场推出。以前一直冷落的县城,将成为人文和生态旅游的一个热点,成为游客集散中心。
在新确定的规划里,绩溪县城明确定位于“徽文化地区新型(生态)工业和旅游(山水)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