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生态 重振文化徽州
一谈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设立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心之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之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获批准正式挂牌。这一举措,既是保护中华文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安排,也是徽州文化保护开发利用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国家级徽州文化保护区实验区的设立,对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我市的未来发展,对于全徽州人的福祉,都有深远的意义,它符合徽州文化保护现状的实际,顺应民心民意,是关系我市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
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旨在创新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对徽州文化生态实行跨行政区划的整体性保护。徽州文化作为宋以来汉民族民间社会实态的生动表现、明清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代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已被认为是“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之一。徽州文化,依托黄山、白岳、新安江绝美自然生态,由异彩纷呈的大量物态文化遗存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的人文生态,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绝无仅有的徽州文化生态。古徽州一府六县(黟、歙、休、祁、绩、婺)和周边地域是这一徽州文化生态的主要表现空间。多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各方面人士,对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徽州文化生态整体在人为的肢解和多方面的摧残中,一直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设立,立足于整个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立足于徽州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第一次使当年陶行知夫子呼吁的“对全徽州来一个通盘的筹划”,“保护徽州万年不拔之基”,在盛世中华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大好历史机遇,高瞻远瞩,通盘筹划,保护好徽州文化之文脉肌理,重振文化徽州,再创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中华民族的世纪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不仅仅是徽州人、黄山人的荣幸,徽州文化的光荣,它更加是我们徽州人、黄山人的历史责任。要切实按照国家的要求保护好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为人类守护好这一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精神家园,在当代向中外展示一个历史和现实完美结合、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中华儒学文化普世化个性彰显的“桃花源里人家”之范本,这是全体徽州人、黄山人的新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踏实努力。
抓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学理探讨、宣传普及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何为文化生态?徽州文化生态的概念、内涵若何?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范围、内容、项目是什么?保护区运行和操作怎样进行,怎样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等。都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加以认真研究探讨,搞清实质,理清思路。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让我们的民众,都心知肚明,积极参与到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的保护工作中来。应该在适当时候组织“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
以创新的思维,建设和完善“保护区”运行的协调、统筹、规划、领导机制,是目前实施“保护区实验区”运作的第一步,没有强有力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徽州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不易实现。
立即汇聚各方面的人才资源,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徽州人、黄山人的智慧和能力,编制出一个立点高、切实际、项目具体、目标明确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规划”,是目前实施“保护区实验区”运作的序幕。以项目启动保护,以项目实施带动“保护区”建设。
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筹集保护资金,尽快设立民间徽州文化保护基金,是目前 “保护区实验区”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实施保护的重要基础。应广泛吸纳内外民间对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捐助,呵护百姓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实验区,强调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的保护,和强调发展并不矛盾,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杀鸡取卵”式的发展观念,要走出一条徽州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善吃祖宗饭,不断子孙粮,在有的地方有的时候,保护特色徽州文化生态区块时,如回良玉副总理所说,可能会暂时影响那里的CDP的增长,但从长远看,我们守住了不可再生的中华文脉这一金饭碗,是为了将来的永续利用和更大发展。
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其徽州文化生态整体,当然绝对包括黄山这一徽州文化的重要生态空间。“徽州黄山”之称和“杭州西湖”之称一样,自古以来顺理成章,完全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我们全体徽州人、黄山人,要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之下,以百倍的努力、扎实的工作,不辜负党的重托,不辜负时代的期盼,争取创造性地做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实验区的工作, 争取使我们徽州成为第一个正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把“东方瑞士”建设成承传中华文化、现代富裕美丽、人民幸福快乐的新桃源。
二OO八年元月五日于藤浦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