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小长假的第二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农家游”现在十分火热,成为不少市民拥抱自然、排解压力的首选。但让一些游客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我省“农家游”真正有特色的休闲项目并不多,玩来玩去,不外乎钓钓鱼、打打牌、吃吃农家菜、采采水果。人们不禁要问:我省“农家游”到底能“游”多远?如何才能保留农家的“土味”?
成为休闲“生力军”
每逢周末,家住杭州的张先生都会驾车携全家到我省黄山市的农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张先生说,在大城市里住久了,十分向往秀美的田园风光,趁假日到农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体验自然纯朴的农家生活,能放松心情。
据了解,“农家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已成为我省休闲旅游的一支“生力军”。记者在黄山黟县深冲村“深冲茶香农居”看到,这家集农家乐与垂钓为一体的休闲基地,在旅游淡季仍迎接一拨又一拨游客,其中不乏艺术家、学者的身影。
省旅游局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省省级农家乐已达124家。记者采访发现,“农家游”让游客心满意足的同时,也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深冲茶香农居”老板吴灶柏告诉记者,每年有5~6万的纯收入。
发展遇到“瓶颈”
在黟县、休宁、合肥等地采访农家乐时,记者发现,目前我省大部分“农家游”娱乐项目普遍以打牌、钓鱼等为主,格调单一,带有参与性质的活动内容和农村文化元素太少,同质化竞争严重。安徽大学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省“农家乐”遭遇三大发展“瓶颈”。
一是基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多数“农家乐”营业时是餐馆;客人走后成住宅。此外,一些“农家乐”还兼营小卖部。部分“农家乐”厨房设备简陋。
二是我省“农家乐”大多仅将“乐”字放在吃上。体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极少纳入“乐”的内容,旅游产品层次仅停留在观光层面,参与性较差,品牌意识不强,“照猫画虎”,“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
三是环保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省多数“农家乐”管理水平落后,服务档次不高,随着接待人数的增多,污水垃圾处理以及消防安全隐患增多;部分“农家乐”大多临河、沟、渠,靠近公铁路,大多没有固定的安保人员,缺乏重点部位的提示性标牌,存在安全隐患。
农家“土味”不能丢
日前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上,针对目前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省旅游局巡视员吴浩表示,发展乡村旅游,农家“土味”不能丢。
吴浩认为,“农家游”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当前“农家乐”存在“城市化”倾向。以绩溪龙川部分“农家乐”为例,不仅把大路修到村口,还建起收费站、厕所,游客一下车很难看到原汁原味的山村。
他认为,“农家乐”应素面朝天,越是个性化越能世界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同的山山水水能成就不同的“农家乐”。不要把它当宾馆,它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豪华,它是家,干净、整洁,有家的温馨。乡村旅游,“原真性”最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