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 |  首页| 绩溪动态| 时事快讯| 综合报道| 徽岭南北| 绩溪旅游| 绩溪名人| 还我徽州| 视频绩溪| 特别报道| 撤县建市专题|
  绩溪发展大讨论|绩溪出租车问卷调查|绩溪宣传片|环球时报|绩溪风光绩溪火炬传递绩溪人事网|绩溪同乡会金山时雨网购(加微信:Wangxueming1965)|
 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中新网|绩溪民歌|平阳古里|汪裕泰家乡|绩溪农业|绩溪卫生|绩溪教育|绩溪地图|抗战70周年阅兵|绩溪中学|绩溪天气|在线投稿
[视频]最美绩溪|中国台湾|大公网|文汇网|中华网|中国政府|体育|2021明前毛峰和金山时雨新茶网购(+微信:13809451902)
[广告]绩溪2021原生态高山茶和金山时雨茶直销(价格优惠,快递包邮),欢迎微信联系选购。 +微信:13809451902 2021年5月24日
 相关文章
  • 刷新记录!宣绩高铁…[2880]

  • 绩溪:真抓实干,建…[2820]

  • 五路”建设构筑全域…[2873]

  • 高铁飞驰!江西南昌…[7901]

  • 安徽绩溪“文化+全域…[6591]

  • 国防部、全国人大外…[7188]

  • 前10月我国服务进出…[7787]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7420]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6582]

  • 走读非遗 品味家乡—…[7709]

  • 全力打造医保高质量…[6075]

  • 安徽绩溪“争先创星…[6305]

  • 市国防动员办赴绩溪…[6473]

  • 全国农机质量调查工…[4753]

  • 绩溪打好“三张牌”…[4827]

  •  推荐文章
  • 刷新记录!宣绩高铁…[2880]

  • 绩溪:真抓实干,建…[2820]

  • 五路”建设构筑全域…[2873]

  • 高铁飞驰!江西南昌…[7901]

  • 安徽绩溪“文化+全域…[6591]

  • 国防部、全国人大外…[7188]

  • 前10月我国服务进出…[7787]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7420]

  •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6582]

  • 走读非遗 品味家乡—…[7709]

  •  热点文章
  • 绩溪:真抓实干,建…[2820]

  • 五路”建设构筑全域…[2873]

  • 刷新记录!宣绩高铁…[2880]

  • 绩溪县龙川景区五一…[3164]

  • 绩溪中学举行“建设…[3164]

  • 绩溪县家朋乡美景吸…[3164]

  • 绩溪县27日出现"日晕…[3164]

  • 绩溪中学举办教育教…[3164]

  • 绩溪建章立规优化发…[3164]

  • 绩溪启动开展“幸福…[3164]

  •  
      文章首页>> 绩溪旅游 >> 
    顶 热 荐  
    漫话旺川
    文章来源:章昭华   信息发布:新绩溪论坛   时间:2007-03-14   点击:4904

     

        在绩溪岭北诸多的古村落里我尤钟情旺川,为她的灵秀、古朴,为她人文积淀的浑厚。

        旺川村位于绩溪县岭北中心地带,宋代曹氏来村中定居后一度被称为“曹溪”,后村中贤达以其地兴旺,遂改名“旺川”。元代绩溪行政建制划为十乡十五都,旺川为七都首村,由此又被习惯称为“七都”,现属上庄镇,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落,现居民数约2千余。

        春节期间,我又一次拜访这个钟灵毓秀的古村落并期望能写下点什么。当我试图构思写旺川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时,我竟然长时间理不出一个头绪,因为旺川的自然和人文其实早已历史和谐地融为了一体,旺川的水,旺川的桥,旺川的石板路……她们既呈现着自然神巧的造化,又积淀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我只能无奈地“漫话”旺川了。

    旺川水·旺川桥

        旺川的灵秀最体现在旺川的水。

        汉语的“川”字,第一含义即河流。旺川之川,即昆溪河。发源于岭北大会山的昆溪河,自西东流贯旺川而过,旺川村遂被昆溪天然地分割成“河南”、“河北”两部分,整个村落的走向与昆溪蜿蜒平行,这一特色在徽州古村落中极为少见。

        昆溪河最大的特色是自然的灵秀和浓郁的人文浑然一体。据《旺川古今》载,在这条不足8华里长的昆溪河上竟横亘着15座各具特色的古石桥。最早的约建于明嘉靖初年,这些石桥多数至今仍通达畅行。      

        昆溪河水面开阔,贯村河段最窄处也有二十余米。在几年前,我们常日里就能见到昆溪美景,碧绿的溪水漫过石桥桥墩的大半,向东奔流不息。近两年因上游建了小水电站,昆溪河的水量小了许多,再有就是生活垃圾的污染,也影响了昆溪的美丽。

        我这次特别留意了位于旺川村内的几座石桥。沿河而下,进入旺川村的第一座桥称“上渡桥”,建于清道光4年(1842),是一座2墩3孔石桥;再往下就是昆溪河上最大的7墩6孔石梁桥“中济桥”;在村子中央地带,又有一座颇有特色的石桥“中渡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桥面宽约六七尺,2墩3孔,每孔有7根石梁,是村子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行走在石桥上,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石桥结构上的特色,而是它们清新雅致的名字,我们的先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赋予了它们那么饱含人文意蕴的名称,让人感怀不禁。

        村子里临桥的河畔下多铺埋有数块数尺见方的青石板,沿石阶登登而下,可以稳稳当当地在青石板处淘米、洗衣。在都市风貌日益欧化的今天,当你徜徉在这古村落里,蓦然看见这么一幅别致的景致:在杨柳依依或一株茂盛的老银杏树下的古石桥旁,清澈碧绿的河水慢慢流淌过满布青苔和藤蔓的桥孔,一位村妇在桥下的青石板上挥着衣槌,伴着有节律的捣衣声,在阳光照耀下,水花灿烂四溅……你会不会由衷地感叹这道不可多得的风景?会不会有一种异样的美而安详的感受?

        漫步“河北”的十字街,你会看见一条特殊的未名人工水渠,水质清澈,与昆溪逆向西流。原来旺川先人们认为昆溪贯村东流,会冲走村里的人气、财气,于是引原曹氏宗祠背后山涧流出的一股泉水,建了这条水渠。水势逆昆溪而上,形成所谓的“倒水上”,以期积聚钱财、人丁兴旺。

        说起旺川的水,就不能不说“两水搿金”,光这名字就够你浮想联翩的了。“两水搿金”在旺川村东南方向,距村约10余华里,在原旺川林场处。“两水搿金”是指昆溪水与上庄村流出的常溪水“两水”在此地汇合东流,其实汇合前的昆溪水在石家村一带还汇聚了坦头村流出的芦溪水,真正意义上是“三水搿金”。旺川的曹健老师告诉我“两水搿金”有可能就是整个岭北的水口,“常水”、“昆水”、“芦水”在此汇聚后流入新安江,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绩溪岭北人踏上徽商之路。

        在岳父的引导下,我专程拜望了这片神圣的水口。快到“两水搿金”处,有座石桥名“太乙桥”,是明末清初时期旺川人曹毓柏所建,太乙是他的号,其时天灾人祸不断,太乙花巨资建桥,既开辟通途又赈灾济贫,余荫及今,可谓功德无量。太乙桥是一座4墩3孔的石桥,桥长20余米,宽约有6米,因势傍山而建,桥的一端揳入悬崖峭壁,另一端在河堤上悬空而立,似一瓮城,建桥者可谓匠心独运。在桥头原建有太乙庙,并立有神像,近两年不知什么缘故拆除了。

        过了太乙桥登上旺川林场山顶,“两水搿金” 的秀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里群山林立,奇峰突兀,杂木丛生,郁郁葱葱,掩罩着形态各异的巨石,墨绿的昆水与常水在群山夹峙下潺潺流出,汇合前两水颜色迥异,“泾渭分明”,相比较,常水颜色似乎显得更深些。汇合后的水面变得较为开阔,因为水速极慢,水面如镜,微风拂过,微微泛起些皱褶。两水汇合前流过的中央地带是一块面积不小的三角形山地,形似犁尖。岳父告诉我,这犁尖翻起了岭北的龙脉,在风水上遏制着岭北诞生大人物,然而岭北的人脉终究还是势不可挡,诞生了一个伟大的胡适。巧的是就在这时从远处驶来了一艘小机帆船,在两水搿金处驻留了片刻,又嘟嘟嘟地开走了,那应当是艘游船。想不到我竟能很幸运地因此而近似乎欣赏到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景致。

    古民居·石板路

        旺川现今还存有明清至民国初年的古民居40余幢,以四部通转为多,八部通转尚有两幢,六部通转十余幢,其都是很典型的徽派建筑。

        由于时间原因,我没能细细考察这些古民居,但我认真品味了旺川古民居富有特色的门楣匾额。在绩溪众多的徽派古民居群里,有成片门楣匾额的还不多见,特别是这些门楣匾额文字俱佳,堪称特色,如“瑶琴一曲”、“坦荡之居”、“聿修厥德”、“花萼相辉”、“欧化东流”等等,不一而足。匾额题辞极富文韵,书法刚劲洒脱,各具风采,这在徽州古村落建筑群里更是极难得的。

        我注意观察了题有“瑶琴一曲”和“欧化东流”的两幢民居。

        “瑶琴一曲”是位于旺川“河北”建于民国初年的一幢普通四部通转型民居的大门匾额题辞。草书“瑶琴一曲”书法飘逸,极富神韵,而匾额题词也文韵十足,让人叹为观止。“瑶琴一曲”匾额的题辞者是旺川的一位“拔贡老爷”(“拔贡”是科举制度中贡生资格的一种),一位贡生既有如此书法功力,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之精谓、苛刻可见一斑,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想见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对知识分子是何等之敬重。入院,其中门门楣题辞就是“坦荡之居”,系楷书变体,雄劲有力,左下方题有时间“民国九年”。我揣测“坦荡之居”应典出《论语·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有谓此居乃“君子之居”之意。这栋有近90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风格是较为经典的徽派格调,遗憾的是堂前的木雕梁撑、梁托在几年前几乎全部拆卖了,房子的品位因此逊色了许多,如今我们只能想象这栋经典古民居当年的风采了。

        题有“欧化东流”门楣匾额的古民居位于旺川“河南”,也建于民国初年,是一栋“三珩楼”结构的民居,前后两进,只有前进才有天井,后进以一走廊替代了天井。这栋房子的基本格调仍属徽派,但位于前进靠院落的外墙窗户等处可以看出些欧式的风貌,建有欧式格调的尖形窗雕,题辞“欧化东流”反映出房子当年的主人多少已接受了一些西洋思想的影响,这种建筑风格的变化在我县岭南仁里村有更深刻的反映。在上世纪初的徽州古村落折射出西洋文明的影响,在今天看来真是别有意味。

        旺川还有个值得一提的特色就是村中的石板路,石板材质多为映山红花岗岩体,色泽锃亮。这些石板一律横铺,非常平整,不仅公共的胡同、巷道遍铺石板,就是通向各宅各户的小巷弄也都铺设了青石板。这些石板路的雨水系统也十分通畅,旧时,大雨过后稍时便可以布履在石板上行走。旺川的石板路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据统计有6千余米之长。

    感怀·担忧

        旺川这个钟灵毓秀的古村落,自宋以来,在这弹丸之地竟诞生了6名进士、20名举人、76名贡生、279名生员和114名国学生。近代名人里最让旺川人自豪的就是一代江南才女曹诚英,旺川由是也和胡适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徜徉村中,旺川的青山秀水、人文古迹、纯朴民风时时让我感动。1995年我娶了一位旺川姑娘为妻,从此旺川在我的生命里便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也惟其如此,当我寄情于旺川山水时,更有着种种现实的担忧。

        其一就是旺川本土化特质正在消逝。旺川是一具有传统徽文化特质的村落,其山水、人文无一不折射出徽文化历史的辉煌。然而令人感喟和担忧的是这种历史的人文的辉煌正在成为落日余晖。

        旺川近十年来新建的房子鳞次栉比,由于政府管理不力,在区域和建筑风貌的控制上几乎处于无序状态,旺川古村落的传统规划格调和风貌正在慢慢解体,逐渐失却历史的特色,同时现存的古民居很多也已残破不堪并正在被百姓自觉而随意地拆除,亟待抢救性保护。我问起“瑶琴一曲”的房东为什么要将好好的木雕梁撑、梁托拆卖,这位上了年纪的老妈妈只是笑着说“卖了的好,卖了的好。”我为之哑然。  

        这次拜访旺川,一位好心的乡人带我去大戏台(现村委会)墙脚下看了在“文革”期间被毁的曹氏宗祠前的两只石狮中的一只。现今50岁上下的旺川人对这对石狮即有清晰记忆。石狮高2米多,雕刻精细,神形威武、高大雄壮,狮身可坐两三成年人。据说像这样雕刻精美、体形高大的石狮在徽州都属罕见。“文革”做大戏台时,两只石狮都被自中部敲断,埋在大戏台的墙角下被用作了垫基之物。其中一只(两半中的上半部分)因露出地面,还可以看个大概。这只石狮横卧埋在墙角,脸孔清晰,眼球突兀,其直径约有两寸许,鼻梁高耸直挺,端部突出也约摸有两寸许,整个头部的雕刻十分生动有神。据说当年雕刻石狮的工匠并未见过真正的狮子,雕刻石狮时,凭借的是民间节日时舞狮的道具狮子的模样,狮子的嘴因此被雕刻成了方形。这动弹不得的石狮看上去依然十分精神,但毕竟虎落平川,令人感慨万端……

        如果只寄希望于依赖民间力量和老百姓意识的复苏与提高来拯救和保护古村落,也许绩溪许多像旺川一样的古村落都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向文化意义上的崩溃。

        再有的担心就是旺川古村落的环境正在恶化。昆溪河是旺川的母亲河,有如旺川灵秀的双眸,然而由于上游兴建小水电站,昆溪河的水量已变得极为有限,昆溪秀景只有在大雨过后才昙花一现。“两水搿金”的风光也因为下游建水库抬高了水位,与历史景况迥异,历史上昆溪上下游落差较大,汇入“两水搿金”时颇有澎湃激昂之势,而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情形则是有如平镜,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由于昆溪水量骤减,原本在石家村附近汇聚芦水的情形也变成了涓涓昆水汇入芦水,因为现在昆水水量甚至不及芦水的小半。凡此种种,多少反映出政府部门领导的决策水平和思维,作为一名称职的行政领导,仅仅熟悉部门的法律规章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很好的人文素养。

        旺川环境恶化还有全民道德建设层面的问题。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简直到了放肆的地步,河道、村口、巷道、田间地头,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旺川的环境在恶化,并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层面,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环境的恶化和全民的道德意识的沦落。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的数十年来,人民的生活质量确实有了质的提高,然而应当令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的全民道德水平和基本素养并没有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而相应提高,传统道德似乎不再有号召力,不再有约束性。我有时甚至感到相较于急迫的发展经济的压力,我们是不是更迫切地须要一场全民族的道德救亡运动?

        在“漫话旺川”行将成文的这个早春的黄昏时分,一个欲望油然而生,我踱步来到离村口里许的曹诚英先生坟茔前。

        曹先生的墓地就在公路边,背靠旺川屋脊暮霭山,面朝西南方的凤定山。曹先生的坟茔于2004年重修,坟面贴了青色大理石,坟头最上处贴着三寸见方的瓷烤像,曹先生清秀的面庞上挂着一副眼镜,深情的目光永远地凝望着远方的凤定山,凝望着旺川村,让人依稀能想见这位才女学者当年的风采。

        瓷像下方是胡云先生的题词——“江南才女”。顺着曹先生凝望的方向望去,血红的夕阳正在缓缓落下凤定山,余辉下凤定山的青色显得更为凝重,青山环绕的旺川古村落笼罩着淡淡的金黄,村庄前方那一排高大的杨树在暮色中显得更为苍劲挺拔,虽然它们光秃着的枝干让人感到暮冬的萧瑟还未退尽,然而我知道,在它们的身躯里正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因为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了;在我身后的这块方寸之地埋藏着一份美丽的情愫,一份永恒的人生守候……我多想将时间永远地定格在这一刻。

        缓缓转过身来,向着曹先生三鞠躬。面对着暮霭山,我心中不由得涌动起“青色山脉”这首歌,这首珍藏应当献给这位敬爱的前辈,献给我钟情的旺川村:

                 我爱这片青色山脉,

                它代表永恒的存在,

                我爱这片青色山脉,

                它埋藏一份我的爱,

                我们相逢,我们相爱,

                就在这青色山脉,

                往日的时光虽不再,

                此情难忘怀。

                绵绵不断青色山脉,

                它好像绵绵的情爱,

                梦回青山往日情怀,

                它依然在我心徘徊,

                刻画松柏,盟约山崖,

                难忘的青色山脉,

                山谷的呼唤在回响,

                我问你何在……

    责任编辑: 绩溪美女


    上一篇文章: 绩溪龙川——人杰地灵
    下一篇文章: 安徽清凉峰旅游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发送短信 | 友情链接 |  站长: 绩溪人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安徽绩溪  制作:安徽绩溪网站  授权使用:安徽绩溪
    Power System Of Article Management. 2.0 Build  Powered by Webboy 页面执行时间:156.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