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一直是绩溪这座古老城池的重要内涵。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称良(梁)安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曾经孕育了徽墨的神奇、徽菜的荣耀和徽剧的精粹,创造了“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徽商传奇!2007年3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绩溪县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是古徽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古徽州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婺源一样,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数千年以来,绩溪与徽属他县一起,共同经历了远古文化时期、山越文化时期、新安文化时期和徽州文化时期。三次中原人氏的大迁徙,促进了古徽州的繁荣与进步,从而人文荟萃代有贤能。现存地面古文物五千多处,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陆续被大量发现的徽契约文书文献和原始资料不下20万件。这些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古桥、古代房地契、商约合同、家族谱牒、方志图册、商务记录、书信杂件,跨越千年历史,涵盖几乎全部徽州的历史文化领域,为后代们进行徽学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所谓“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就是依靠了这些第一手材料映现出来的。
邑小士多, 名人辈出
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绩溪文化,源于吴,兼蓄越。汉晋以来,中原文化渗入,唐宋遗风,世代相传。邑小士多, 名人辈出,人文荟萃,艺术璀璨。
唐宋以来,钟灵毓秀的绩溪县,孕育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汪华、胡舜陟、胡仔、胡宗宪、胡富、胡松、胡雪岩、胡开文,“礼学三胡”、胡适、汪静之、胡炳衡、汪惕予等,为绩溪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传承古徽州文化
绩溪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目前全县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30项,其中入选国家级2项、省级22项、市级59项、数量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绩溪徽墨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代制墨分造窑、发火、取煤、和剂、成型、入灰、出灰、试磨八道工序。纯手工制作的古法油烟墨,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而这样一锭墨的整个制作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一冬一夏才算完成,如此制作出的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木雕、砖雕三种的简称。徽州古建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凡有建筑处,都可看到匠师的三雕艺术。
徽剧,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渊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徽剧。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绩溪大石门草龙起始于500多年前,草龙全长约17米,用稻草加工扎成。草龙舞最适合夜晚进行,其龙全身插满焚香并点燃,红点闪闪发光,随龙翩翩起舞,气势逼真诱人,雄姿磅礴。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古徽州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也正是如此。在历史长河上浮现出一批批懂文化、爱文化、发扬文化的先贤们,正是他们才使文化得以很好的继承并可以发扬光大。(文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