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着力选拔、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引领乡土人才“破茧成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带动群众致富——东村笋竹实现林民双增益
扬溪镇更新观念,围绕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乡土人才开发力度,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乡土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
县委组织部下派到扬溪镇东村的第一书记张龙斌,根据东村林业优势,切实把林长制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带领东村发展特色加工业,创建了多个特色经济体,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其中燕笋加工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东村,鼓励村民创办了农家缘笋、藏龙竹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十余家笋竹加工厂,加工厂不仅收购其他村民家的鲜笋,还雇佣村里的中老年人来帮忙,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销路问题,还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增收,同时还吸收了10余名贫困户就业,仅一个月就为贫困户增收1000多元,还通过“现金入股 分红”模式和“入股分红”模式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东村村委会将扶贫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入股藏龙合作社,每年可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东村村委会将其中9千元用于资产收益奖补贫困户,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
带强产业发展——民间宿客助力脱贫攻坚
乡土人才坚持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引导“四带”乡土人才强化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科技相结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安徽民间宿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伟响应国家政策并立志投身乡村建设,振兴家乡。民宿是一种让游客‘留下来’的旅游形式,是满足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何伟融资300万选址扬溪高枧山与丛山村,2019年投资建设民间宿客三味书屋(丛山村),并与“吉林大学上海校友会”建立文化推广、休闲度假等方面合作关系。决定将民宿投建在扬溪镇丛山村,2016年开始至今已逐步有6户人家开发成民宿,2018年又吸引了“乡里乡亲”民宿投建,内设休闲娱乐场所,除了可以带动乡村的人流量,还提供了一些劳动的平台,增加村民的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带头为民服务——胡维民父女最美逆行者
坚持为民服务,发挥乡土人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在农村的特点,扬溪镇加大协调配合,鼓励村民利用所长,积极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和服务群众活动。鼓励村民主动深入群众,开展政策宣传、脱贫指导,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扬溪镇涌现出了无数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守护着全镇群众的安康。其中,大石门村胡维民、胡慧这对“父女兵”的身影格外夺目。作为一名流动党员的胡慧长期参与家乡的志愿服务工作,只要一回到家乡,敬老院、贫困户家中、空巢老人家中绝对是她必去之处,有时捐钱赠物,有时为老人理发修脚,有时陪老人们唠家常,谈心事,宣传政策,她俨然已经成为老人们共同的孩子。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胡维民、胡慧父女俩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冲上去,并肩战是父女俩共同的选择。胡维民、胡慧父女每天除了挨家挨户宣传防控知识、协助统计相关数据、对公共场所卫生消毒等工作外,还与其他村干轮流到卡点值守,劝返、登记车辆行人等相关工作。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胡维民父女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受到当地群众一致赞誉,也让大家觉得这个冬天不再寒冷、疫情并不可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攻坚战中,他们既是父女,又是战友,并肩战斗,逆行不退。
带领技艺传承——草龙传承人守住过去
坚持激发创造活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传统艺术技能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
大石门村的草龙舞,迄今已有600年历史, 2017年大石门村草龙舞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编织工艺复杂精致,采用编、插、织等复杂手工技巧,非遗草龙传承人,周福金与草龙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情怀。周福金编制出来的草龙,做工精细,浑然天成,不露人工痕迹,其形态惟妙惟肖。草龙上下翻飞,做出坐、卧、行、盘、腾、穿插等各种造型,并配以锣、鼓、跳板、龙灯服装达到威猛灵动、栩栩如生的表演效果,民俗味十足的草龙舞展现的不仅是群众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经常举办草龙编扎培训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没到节庆日都会举办热闹的草龙舞活动,周福金希望草龙文化生生不息,一直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