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七,西秀区鲍屯村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抬汪公”,上千人参加活动。
据介绍,鲍屯村是屯堡人的一个大村,屯堡人都是明洪武年间入黔屯田驻军的后裔。每年农历正月十七,鲍屯村都要举行“抬汪公迎春”的民俗活动,以纪念先祖“汪公”。这个沿袭了600多年的“抬汪公”迎春活动充满浓郁的屯堡民俗风情。有记载表明“汪公”系江南徽州人,是屯堡人的先祖。当地的“抬汪公”又称“抬阁(屯堡抬亭子)”,该项迎春活动沿袭了600多年。活动现场,人们在汪公庙前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后,抬着“汪公”像在屯中巡游,道路两旁,屯堡人家摆上供品、点烛上香、燃放爆竹迎接。巡游队伍中,还有古装花车、腰鼓队、地戏队等,充满了浓郁的屯堡民俗风情。
据了解,几乎每个屯堡人聚居的村寨都有汪公庙,对“汪公”的敬拜在屯堡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资料显示,“汪公”名汪华,安徽休宁人。相传在隋末唐初时,歙州闹饥荒,汪华向一将军借粮,挽救了大众生命,得到歙州人民的拥戴并世代敬拜他为神祇。一般认为,安顺屯堡的这个习俗是安徽的屯田军民从家乡带来的。
2014年,国务院文化部办公厅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抬阁(屯堡抬亭子)”入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