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台海和平前景的人都在等待,台湾新当选领导人蔡英文会在就职演说中如何论述两岸关系。但“5·20”还没到,台湾“公投法”修正草案初审通过的消息却突然斜刺里杀出来。台湾《联合报》注意到,台湾欲修“公投法”的消息一出,立即被大陆媒体放在显要位置上,显示“审查‘公投法’修正案进程已挑动两岸敏感神经”。国台办新闻发言人之前曾经多次强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反对“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谓的“公投”、“制宪”、“修宪”等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也坚决反对借所谓修法塞进某些条款,为“台独”分裂活动打开方便之门。
企图为“鸟笼公投法”松绑
台媒报道,“立法院内政委员会”11日审查“公民投票法”修正草案,初步达成共识,将全台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增列“领土变更案之复决”,并新增两岸政治协议事前、事后都必须经由“全民公投”才能换文生效。这个由“时代力量”及民进党“立委”叶宜津等人抛出的修正提案初审通过,算是闯过了第一关。
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就是“公投”的通过门槛。针对现行规定“投票人数需超过选举人口50%、同意票需过50%”的双1/2高门槛,台“立法院内政委员会”达成下修为“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数达有投票权的人总数25%以上”的“1/4制”共识。
2003年11月陈水扁时期通过的“公投法”,因为当时蓝营在“立法院”占绝大多数,不仅对“公投”的具体事项作了严格规定,而且设置了很高的“公投”门槛。隔年3月20日,陈水扁为了竞选连任,面对不利选情,曾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利用“公投绑大选”,搞所谓“防御性公投”,猖狂挑衅大陆,即因门槛过高而未能过关。不仅这次,“公投法”制定至今,共举办过6次全台性“公投”,包括2004年举办的“强化国防”“对等谈判”等“防御性公投”, 2008年举行的“入联公投”“返联公投”等,均因投票率未过半而胎死腹中。正因如此,以民进党为首的绿营人士,一直对这部“公投法”耿耿于怀,攻击其为“鸟笼公投法”,不断要求加以修改,但苦于在“立法院”中处于少数席位,始终无法得逞。
现在情况发生了逆转,通过这次胜选,民进党在新的“立法院”取得了稳定多数席位,再加上“时代力量”等,完全掌控了“立法院”的议题主导权。从2月起,叶宜津等人就提案准备为曾被力阻的“公投法”松绑。
给两岸交流大踩刹车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根据“公投法”初审条文,两岸之间的政治协议,应先由“总统”经“行政院院会”决议,交付“中选会”办理“公投”,通过后才能开始进行协商;其次,签署的协议文本,须经“立委”3/4出席、出席“立委”3/4同意通过后,再由“立法院”于10日内交付“中选会”办理“公投”,有效同意票达选举人总额半数,才可换文生效。
提案说明称,鉴于两岸关系特殊,为确保“台湾主权”不受侵犯,两岸政治协商应获高度民意支持,“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之政治协商,如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结束敌对状态、安排阶段性或终局性政治解决、划定或分享疆域、决定我国在国际上之代表或地位等,皆须经两阶段公投”。
台湾《中国时报》直言,上述规定门槛之严苛,更甚于现行的“鸟笼公投”,“两岸和平、军事互信协议等深水区谈判几乎无望”。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说,修正案规定对两岸协商严加审查,或许预示着蔡英文上台后两岸的协商将变得几不可能,在客观上会阻碍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尤其是如果把“公投”要求写进修正案中,就会变成长期性的东西,一旦涉及重大协议,如两岸统一问题等,就会直接阻碍两岸的协商。
可以预见,修正案提案如果闯关成功,两岸关系将面临大变局。因为“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之类的东西,跟它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
“改变现状”将“地动山摇”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总结说,若此“公投法”修改草案通过,将出现两大问题。首先,里面包括最敏感、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领土变更”,很明显就是走向“法理台独”。其次,两岸未来的任何协议要先经过“公投”才可以谈,大概什么都谈不成。
修正草案初审通过正在“5·20”前夕,时间点不可谓不敏感。大陆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此前就撰文提醒,如果“公投法”修订通过,两岸关系势必“地动山摇”!
在徐博东看来,20多年来,以民进党为首的岛内势力为推动“台独”可谓处心积虑,不遗余力。近年来发生的“太阳花”和“反课纲微调”运动,以及弥漫于台湾社会“防陆”、“反陆”、“仇陆”的不正常氛围,说明“台独”基本教义派所追求的“台独”路线图,业已进入了“政治台独”的新阶段。如今,更欲趁民进党“完全执政”的大好机会,图谋下修高门槛的“公投法”,再选择适当时机,通过所谓“住民自决”,最终实现“法理台独”。说穿了,图谋修改“公投法”,乃是妄图实现“法理台独”的前奏曲。
再过几天,新当局就要上台。有人说,两岸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甚至预见两岸列车不乏对撞的可能。赖士葆预测,蔡英文到最后可能会对“公投法”修正案“踩刹车”或者做若干的修正。但不管如何,两岸持续缺乏互信和交流,和平沟通的力量和声音自然就会减弱,要求强硬的力量和声音就会抬头。“冷和平”也罢,“冷对抗”也好,都绝非两岸之福。甚至如果“台独”势力跳出来主动挑衅力图“改变现状”,“地动山摇”可能就真的不远了。(本报记者 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