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在绩溪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绩溪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前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绩溪黄金历史机遇期中的五年,是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振兴绩溪,坚持“东向发展”和“一主两翼”战略,大力实施“三区一廊”和“城市东进、园区西扩”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大建设,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牢固树立了“小县也能干大事”的雄心壮志,出色完成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等重大任务。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建设,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善谋敢断,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大项目启动实施。五年来,我们勇于争先,奋力赶超,在安徽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评比中名列前茅。五年的艰辛历程,五年的高歌猛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过去五年,经济实力大幅攀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翻番。预计,全年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比2006年增长24亿元;财政收入突破7亿元,增长5倍多,年均增量超过2006年总量,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近6倍;工业增加值增长2倍多,新增年销售收入2千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46家;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产值增长5倍多,省级农业、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新增22家;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次增长近7倍,旅游综合收入增长8倍多,建成4A、3A级景区各4个,高星级酒店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金融业迅猛发展,金融机构由5家发展到14家,在全省率先成立农银村镇银行。与前五年相比,累计新增贷款20亿元,增长22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增长近5倍,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增长4倍多;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51亿元,增长近15倍,是建设项目最多、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嘉奖,2010年在全省首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评比中,位居二类县第三名。
过去五年,重大项目成效卓著,发展潜力厚积待发。第一个投资百亿元的大项目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仅用两年时间,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已“双线”上报国家发改委,创造了“绩溪速度”、“绩溪精神”;第一条高铁京福高铁动工兴建,完成工程量的32%,黄杭客专、皖赣铁路新双线、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含城区段西迁)规划立项、有序推进,绩溪高铁时代即将来临;第一条高速绩黄高速通车在即,绩宁高速全线动工,绩谭高速开展前期工作;第一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生态工业园区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项目开工建设;第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非标异型链研发生产基地竣工投产;第一家五星级宾馆上河国际宾馆即将开业。同时,扬溪源水库、商道学府、国家围棋训练基地、西区物流园项目扎实推进,55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
过去五年,城市建设跨越发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基本完成西区约10平方公里建设,城市面积扩大到14.5平方公里。政务商务区基本建成,行政办公中心等一批公共行政设施投入使用;金融服务区启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基本建成”目标顺利实现,建成面积达4.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2户、投产100户。县财政投入资金近20亿元,先后实施了“两路、两桥、两厂、两广场”和十五大市政工程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保徽改徽建徽力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市民休闲广场等一批公用设施投入使用,商业中心等三个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双违”查处和殡葬整治,推进城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环卫体制改革。城市规划不断健全,编制完成县城总规等各类规划40余项,根据新一轮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建设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正在形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建成22个示范村、120个示范点,新改建农村公路377公里,硬化村内道路180公里,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12万人,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发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过去五年,社会事业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召开社会事业大建设动员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若干意见》。从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新增投入1000万元,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教育“三年振兴计划”、“五大工程”,适之中学、桂枝小学投入使用,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开展高中直升录取招生改革,万人本科达线率逐年提高;安徽徽厨技师学院成功创办,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专业教育取得突破,教育水平跃上新台阶。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综合体育馆等一批体育设施投入使用,两次成功承办围棋甲级联赛。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5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省市名录,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厨师之乡”和“中国徽墨之乡”,胡开文墨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基层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推进,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全面完工,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加强科技工作,被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省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县。此外,审计、统计、物价、粮食、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人防民防、红十字和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保护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突破。
过去五年,民生保障全面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均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7000元、1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翻一番,达到1.58万元。新增财政收入70%用于改善民生,累计投入民生工程项目资金3.76亿元,惠及15万余人,人均受益2500元。坚持开发式扶贫,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400人。争取成为了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第一批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全县人民提前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新农合受益面近百分之百,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由2006年的2%提高到4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累计建成廉租房544套,发放廉租房补贴460万元,有效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深化法治绩溪、平安绩溪建设,荣获安徽省首批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全省首批平安县;安全生产基础明显加强,安全效果连续五年居全市前列,成功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
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更为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7.25亿元,增长3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7亿元,增长45.4%;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增长18.1%;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突出抓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奋力加快东进西扩。召开 “城市东进、园区西扩”动员大会,出台《关于城市东进园区西扩的决定》,着力构建事关绩溪未来长远发展的空间布局。大力开展与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登源新区在长三角地区引起广泛关注,与江苏丰盛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区“3+1”工程扎实推进,与太平洋建设集团达成灵山隧道BT模式建设协议,开工准备全部完成;省道215线东迁改造立项批复;城南入口景观工程加快推进,土地补偿登记440亩,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展开;新区整体策划中期成果完成,各类规划编制启动。强力推进园区跨高铁、高速向西发展,扩区总体发展规划基本完成,高速互通西移及来苏北路连接线顺利竣工,鄣山路二期、祥云路二期完成路基工程,丈量土地1278亩、场平1500亩,配套管网建设同步推进,铁路苗圃土地置换及军用光缆、高压杆线迁移等制约西扩难题取得突破,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二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重点项目推进月活动,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重点项目工作汇报,实行重点项目月调度制度,及时掌握24个重点项目进展动态,协调解决问题,强力推进项目进程,支撑绩溪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在攻坚克难中胜利前行。抽水蓄能电站列入省政府重点调度项目,提前40天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皖赣铁路新双线完成开工前期工作,皖赣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可研阶段支撑性文件完成编制并上报铁道部,黄杭客专可研待国家发改委审批,京福高铁完成投资10.5亿元。绩黄高速全线竣工,绩谭高速批准立项,省道217线改造顺利推进。扬溪源水库获省政府批准并下达封库令,18个重大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第八次召开帮扶绩溪发展座谈会,重点支持3个方面27个项目。全年争取中央财政补助项目36个、资金5327万元。紧紧围绕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共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065亩,筹措项目建设资金5亿多元,有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三是着力加速转型发展。加大择商选资力度,在慈溪、吴江、绍兴、诸暨、太仓举办5次大型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引进年产100亿元、总投资22亿元的欣意电缆项目,亿通纺织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基本建成。全年引进省外项目1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5亿元,增长10.3%。9个投资过亿元、总投资28.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快速推进,龙川迎宾馆五星级贵宾楼、四星级绩溪国际大酒店建成开业,文化体育创意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总部经济取得突破,银海万向集团在我县成立大银实业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上庄徽文化产业园成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良才墨业“艺粟斋”获“中华老字号”;成功举办第四届徽菜美食文化节,龙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创建步伐加快,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210万、增长31%,旅游综合收入达7.8亿元、增长57%。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集聚了抽水蓄能电站、欣意电缆、泰昂电力、合一电气等一批电工电气企业,电工电气产业集群开始显现;机械链条等传统产业发展提升,黄山恒久链获中国驰名商标,年产3万吨非标异型链研发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6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3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1亿元、增长32.8%。现代农业取得新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巩固发展徽菜原材料基地1.5万亩、高山蔬菜6000亩,新建油茶6000亩,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27亿元,增长25.3%。
四是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完成城市新一轮总规修编,高铁新站新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城北入口、城南入口及华龙公路景观工程基本完成,东山路完成路面改造,登源河绿水长廊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工,扬之河、翚溪河景观防洪工程进展顺利,内环线河滨南路一期、灵山路三期、中王北路一期、东门桥重建、登源公园启动建设,美化了城市形象。建成西区公园,加快城北入口、翚溪河等污水管网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农贸中心、文体中心开工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古林路、锦屏路金边工程,政务服务中心、国防动员中心、法院审判庭大楼、地产大楼建成,110指挥中心及国投公司大楼即将完工。创新城市管理,完成城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建成数字城管与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出台《城市容貌标准》。成功争创安徽省第二届文明县城,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农村危房2646户,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启动,完成3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五是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投入资金1.01亿元,完成省定民生工程。改建乡镇敬老院10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5917人,实现下岗再就业1416人。五大保险扩面提标,新农合参合率99.6%,城乡居民养老参保率96%,基本建立覆盖全县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创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模式,在商品房、安置房中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建成公租房198套。坚持稳物价保民生,向四类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45万元。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安徽省徽州学校正式成立,并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深入推进校安工程,全面消除D类教育危房,教师周转房启动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完成绩溪博物馆主体工程、胡适故居重新布展工程,成功举办胡适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绩溪县志》(通志)修编完成,《绩溪年鉴》创刊发行,国家二级档案馆通过验收。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启动建设。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成绩斐然,创建国家生态县顺利通过验收,清凉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份额取得突破,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着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有效化解信访积案,信访总量及越级上访量持续下降。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绩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这五年,全县上下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迈出了科学发展的坚定步伐;在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中,奠定了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开创了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这是上级领导、各界人士关心厚爱的结果,是旅外乡贤倾情扶持的结果,是历届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不懈奋斗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绩溪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前辈乡贤,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绩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科学发展生动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必须坚持抢抓机遇。黄金历史机遇期对我县千载难逢、绝无仅有、稍纵即逝。对此,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论形势是快是慢、是紧是松,我们都要牢牢抢抓机遇,坚定跨越发展。无论工作如何繁重,都必须坚持项目为先。抢抓机遇就是抢抓项目,争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是抢抓机遇的具体体现。要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主抓手,这是我们历史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至关重要。无论竞争如何激烈,都必须坚持转型发展。面对争先进位的压力,既要实现赶超目标,更要立足长远,在不断深化对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需要,坚定转型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发展布局。无论困难如何巨大,都必须坚持勇字当先。越是发展,困难越大。实践证明,“困”住则难,包“容”则易。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才能战胜一个个困难,开创发展新局面。无论任务如何艰巨,都必须坚持保障民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要始终坚持立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求发展;立足更好更快发展,谋求不断改善民生。
总结五年发展的得失,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发展是在总体有利的大势下取得的,我们发展的快,别人发展的更快,我们发展的好,别人发展的更好,发展不足仍然是要面对的主要矛盾;我们要看到,我县虽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宏观趋紧的形势,尤其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愈加凸显,节能减排更为严格,破解难题更将是前进中要突破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看到,当前我们的发展环境不优,少数干部作风不实,精神不振,落实不力,与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优化环境必须是要加强的紧要职责。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决战决胜,确保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加快全面转型,建设幸福绩溪的关键时期。我们唯有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唯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唯有同心同德、一往无前,才能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皖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提高转型跨越的竞争力。把建设绩谭高速、登源现代服务业新区作为打造皖南交通枢纽城市的重中之重,加大争取力度,早日开工建设绩谭高速;加快建设登源现代服务业新区,建成一批高端商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职业教育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集聚产业,聚集人气,实现“五年出形象”的阶段性目标。加快推进京福高铁、黄杭客专、皖赣铁路新双线、既有线电气化改造等高铁项目,确保绩宁高速、省道217线改造、省道215线东迁改造等重点交通工程按期竣工;以“东进西扩”为重点,完成“八纵五横”城市路网建设;规划建设高铁新站新区,配套建设站前广场交通综合体,着力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外通内畅”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资本转移示范区,积蓄转型跨越的承载力。坚持开放创新、敢为人先,主动融入长三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用足用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先试权,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大力开展择商选资,切实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的战略合作,突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力争五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均递增20%。把登源新区和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战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新区框架;把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争取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五年后,园区面积超过1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00户以上,上缴税收占全县7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70%以上。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区,夯实转型跨越的支撑力。积极抢抓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四名”旅游经济圈,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龙川景区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景区为契机,加快景点景区建设,加强高星级宾馆等配套设施建设,把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建成全省首条低碳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旅行社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提升绩溪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力争五年后,旅游接待人次超500万,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徽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增强转型跨越的驱动力。深入挖掘徽文化资源,以名城、名镇、名村、名人为重点,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恢复老城区名街区、名建筑历史风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非遗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全面提升徽文化保护开发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引进一批示范效应大的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徽菜、徽墨、“三雕”等文化产业集群,把绩溪建成“特色彰显、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徽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普惠民生、打造幸福绩溪,凝聚转型跨越的向心力。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力争五年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2万元、1.5万元。持续加大社会民生投入,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再就业4000人。巩固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中社区管理服务新机制。健全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三、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首战必胜的开局之年,是加速转型、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全面大建设的关键一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指标回落、增速减缓带来的压力,我县正逐步从“十一五”相对粗放的高速增长期转入更加理性的转型发展“阵痛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绩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统筹抓好“重转型、稳增长,抓项目、求突破,建平台、攒后劲,惠民生、促和谐”的各项工作,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突出重点项目落实落地和“两年一化”活动,深入推进全面大建设,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绩溪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节能减排年度工作任务。
(一)深入推进项目大建设,立足重点项目落实落地,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执行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制度化,“让干部用项目说话、让项目为干部说话”。坚持把确保抽水蓄能电站、高铁、高速等重大项目在我县的顺利实施,作为当前和今后几年政府全部工作的底线。坚持以推进重点项目落实落地为重点,举全县之力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
加快项目建设。重大项目事关绩溪未来长远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高铁高速、欣意电缆等重大项目建设。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手段,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扎实做好征地搬迁、移民安置、杆线迁移等基础工作,建成进厂公路,确保电站主体工程年内开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全程服务好京福高铁建设,力争黄杭客专、皖赣铁路新双线、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尽早开工建设。加快绩宁高速建设,深化绩谭高速项目前期,力争早日开工。按照项目时间节点要求,强力推进欣意电缆项目,力争一期主体工程年内完工。全力推进省道217线改造,争取扬溪源水库年内动工,石煤综合利用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大力争上项目。认真研究国家宏观形势和产业发展规划,找准地方优势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出大题目,谋大项目,做大文章。围绕“三区一廊”、“东进西扩”及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超前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调整充实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项目库。以争上项目为核心,只争朝夕跑项目,锲而不舍争项目。安排专人驻京全程紧盯项目,千方百计加强与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国家电网公司等部委的联系对接,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继续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帮扶绩溪发展座谈会,力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挤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确保15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
强化项目保障。牢固树立“为一切项目、为项目一切”的理念,坚持“一个重点项目、一位县领导、一套专班、一抓到底”,健全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项目工作汇报,重点项目月调度,工程进度季调度;强化重点项目办牵头协调职能,完善重点项目交办约谈、督查督办、监控预警等制度;把项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加大奖优罚劣力度,以目标倒逼进度,以责任倒逼压力,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大力破解项目用地难题,超前谋划项目争取建设用地,积极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实现土地占补平衡。确保全年报批建设用地2500亩,力争3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二)深入推进城市大建设,全力提速东进西扩,促进城乡一体化
新型城镇化是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加快基础设施延伸、公共服务覆盖、现代文明辐射,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开展“城市建设年”。以城市路网建设为重点,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着力加快城市东进。推进战略合作,创新建设机制。开展登源新区建设大会战,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加快建设灵山隧道、登源公路,形成城市东环线;建设新区城南入口景观工程和新区投资服务中心暨规划展示馆,推进登源河治理;编制新区总规、控规及各专项规划,丈量土地1500亩,启动路网及配套管网建设,拉开起步区框架。强力推进园区西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打通连接鄣山路与来苏北路的城市西环线,完成鄣山路二期、三期和向东延伸工程,建成纬一路、祥云路二期,改造溪马河,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新丈量土地2000亩,场平1500亩,尽快完成铁路苗圃土地置换、西区高压走廊和军用光缆迁改,适时启动高铁新站新区交通综合体建设,谋划启动徽山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大力加强市政建设。组织实施“两桥两河、四路三入口、两园三中心”等重点市政工程,重建东门桥,改造翚溪桥,完成扬之河、翚溪河景观防洪和综合整治;建成公园路、中王北路二期、灵山路三期和内环线河滨南路一期,全面完成城南、城北、龙川景区三个入口景观工程;启动东山公园开发建设,加快建设登源公园,基本建成城市农贸、文体、商业三个中心。实施中正坊—白石鼓、西山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改徽改造良安路,建设绩溪博物馆馆前广场,争取建成西区农贸市场,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加强城市管理。巩固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出台城市容貌标准实施办法和专项管理办法,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与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用,推进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推进城市保洁社会化,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双违”查处力度,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改造城区污水主管网,加强环卫所、垃圾中转站等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建立公用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开展“城乡一体化”。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办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扩权强镇综合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争取临溪镇列入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支持伏岭等乡镇依托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提高集镇建设水平。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加快新农村两条特色产业示范带和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镇上路、家绩路等县乡公路,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3个美丽和谐村庄、2个文化特色村。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加强农村建房秩序和建筑风格管理,做好门楼牌清理发放工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城乡公交建设,建成1个农村客运站、50对候车亭,推动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建设乡镇垃圾处理和登源河流域污水处理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深入推进承接平台大建设,坚持择商选资,坚决优化环境
承接产业转移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招大商、选好资,打造先行承接、科学承接的核心平台。
提升产业承接水平。把生态工业园区和登源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大胆创新,强力推进。围绕再造一个新园区的目标,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推进园区“二次创业”,构建“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加快园区商贸餐饮、金融网点等设施建设,启动外来企业投资服务中心项目,健全完善园区运行机制,积极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新增入园企业20家,园区企业完成主营收入51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启动登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旅游度假区建设,立足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谋划编制一批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引进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
加大择商选资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择商选资、招大引强,“招商补链”、“招商建链”,着力提升招商水平。推进“东向”、“上向”突破,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沟通合作,在引进大企业、好项目上取得新进展。修订外来投资优惠政策,在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力争引进生态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集群式、组团式项目,着力引进产业核心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创新招商方式,改进考核办法,加强招商机构建设,成立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开展“环境优化年”。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要标本兼治,大力整治一切干扰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行为,根除破坏服务环境的各类顽疾,营造优质高效、亲商和商、公平公正、文明开放的良好发展环境。狠抓效能建设,以政务服务中心搬迁为契机,完成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优化服务流程,精减审批事项,大力推行一站式、全过程服务,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开通电子监察系统,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加强行政效能投诉受理工作,深化民主考评,加大明查暗访,大力治懒治庸治散,从严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规范部门办事执法行为,加强投资环境监测点建设,公开曝光、严肃查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现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重拳出击,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寻衅滋事、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行为,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要通过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内生活力。
(四)深入推进服务业大建设,加速转型发展,着力提高产业层次
现代服务业是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必须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争取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西区物流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全面完成家电下乡工程。培优扶强文化产业。扎实推进文化体育创意园、上庄徽文化产业园、海峰产业园建设。加强徽厨技师学院和徽菜产业园建设,发展徽菜饮食文化产业。支持胡开文和良才墨业扩大生产规模,打响传统徽墨产业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编制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龙川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完成徽杭古道延伸工程和上河徽院、龙川迎宾馆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龙川和园、商道学府。发展壮大地接社,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推进整体营销,实现旅游接待人次280万、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30%以上。规范发展金融业。争取徽商银行在我县设立支行,完成农商行组建,加快县农合行金融综合楼建设,启动县工行本部搬迁,力争农银村镇银行增资扩股到1亿元,全县新增贷款5亿元以上。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支持泰昂电力、合一电气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电工电气产业集群,扶持发展小小科技等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完成黄山实业、家德钢构新厂建设,促进亿通纺织、黄山恒久异型链生产基地、盛源装饰等企业尽快达产增效,支持明雁齿轮、花神丝绸等企业加速发展。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完成技改投资2.2亿元,创著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2个,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7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以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方向,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施强龙惠农和农民收入倍增工程,重点扶持劳模实业、五蜂园、丰润生态、山里佬等龙头企业发展,力争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5%以上。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基地,新建优质茶园6000亩、优质烟叶500亩、油茶1万亩,巩固发展出口型徽菜原材料基地1.5万亩,扶持发展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培育绩溪黑猪、菊花、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水平,新增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五)深入推进社会大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社会建设是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普惠民生、和谐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新增投入1000万元,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和7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中小学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所;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做好安徽省徽州学校招生工作;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确保绩溪博物馆落成开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启动实施广播电视“三年提升计划”,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文艺活动。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成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确保进入江南片先进行列。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建设数字档案馆。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等群团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老龄、残疾人和慈善福利事业,认真做好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民防、防灾减灾、新闻出版等工作。
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加大投入,确保完成省定各项民生工程。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00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7%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特护部,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房110套、公租房524套,棚户区改造375户,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教师周转房建设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完成9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减少贫困人口2000人以上。
加强生态建设。巩固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活动,推动生态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绩溪段生态建设项目,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片整治,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继续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临溪镇等土地整理项目,深化河道采砂整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清凉峰野生珍稀植物园建设,完成造林1.81万亩。深化“碳汇林业”研究,开展森林碳汇交易项目。大力实施扬之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项目,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水平。注重源头预防,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上门走访等活动,畅通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政策层面防止和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健全人民调解网络,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推进“六五”普法,深化“法治绩溪”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加强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认真做好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严格价费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合应急资源和力量,注重应急演练,加强对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建设幸福绩溪,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必须始终保持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士气,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志在必得的勇气,始终保持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锐气,朝夕勤勉,永不懈怠,不断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坚持为民执政,提高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出发,干实事、干好事、干人民群众满意的事,以发展的成果感召人、凝聚人、激励人。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买机制、买服务,深化城市公交运营等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事业。巩固“阳光村务”建设成果,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网上政民互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更加重视和改进群众工作,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认真做好社区换届工作。
坚持科学行政,提高决策力。更加注重学习现代经济知识和先进管理科学,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打造学习型政府,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决策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只要有利于人民利益,果断决策。善用市场的手段经营城市,采取战略合作、土地一级开发以及BT等模式,提高大建设水平。坚决维护县委领导核心,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规范办理程序,提高办理质量。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集体研究、风险评估、社会公示等制度,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程序合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使政府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坚持高效施政,提高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政府的生命力,围绕重大项目的谋划争取建设,组织实施“执行力工程”,克服“四种毛病”,打造“四种能力”。强化“挂图作战”和一线工作法,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成必优,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严禁部门以条条框框设置软障碍,表面上中规中矩,没有漏洞,实质上思想禁锢,怕担责任,造成无法发展的结果。凡是部门职责该办的事,无条件“畅通”,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大胆“变通”,只为干成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倡导“白加黑”、“5+2”满负荷工作法,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努力营造只讲目标任务,不讲困难条件的良好干事氛围。严格督查考核,加快建立执行力社会评价制度,追踪问责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坚持廉洁从政,提高公信力。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直面“四种考验”,防止“四种危险”。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力度,推进流程监管、节点控制、风险防范的权力运行过程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实时监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等专项资金使用。深入开展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行为。加大纠风治乱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奋进;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回顾过去,我们不辱使命;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新的蓝图已经绘就,绩溪的未来充满希望;新的跨越已经启程,绩溪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上下一心,勇往直前,开拓奋进,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绩溪而努力奋斗!
(图为县长李前智作政府工作报告 唐祖怀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