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1月18日讯 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特别是设立了江北、江南两个集中区来招商引资、承接转移。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安徽,从承接的角度,参加“两会”的安徽省政协委员对于示范区建设“献出”真知灼见。
建立第三个集中区承接杭州
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胡冰建议将宁国、绩溪、歙县区域列为第三个集中区,直接对接杭州市,正像当年中国在深圳设特区直接对接香港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不断拓展城市区域,“十二五”杭州市提出靠山发展,城区拓展方向直指安吉、淳安两个县。胡冰认为杭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给了安徽省宁国、绩溪、歙县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安吉县和淳安县直接与宁国、绩溪、歙县三县接壤。这三个市县成了紧靠杭州市的周边县,直接接受杭州市的辐射和带动。“如果是这样,宁国的房价将与杭州市郊区的房价接轨,绩溪从深藏内秀到豁然开朗,歙县将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
经济的辐射有规律,城市的扩张有动力,江南三县有潜力。为此胡冰委员建议省里比照两区政策,将宁国、绩溪、歙县(或者选择一二个)列为皖江示范区的第三个集中区,直接对接杭州市,把行政区划的边缘,变成承接转移的前沿。正像当年中国在深圳设特区直接对接香港一样。
按照先行先试的政策原则,胡冰提出第三集中区不仅仅是产业承接,还要探索与杭州市区域规划衔接,交通道路衔接,城市资源衔接,城市组团功能衔接。主动让杭州市在更大的空间内配置经济和社会资源,以求这一区域的快速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两区”建设必须“新瓶装新酒”
“‘两区’建设水平取决于“两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旧瓶装新酒不行,新瓶装陈酒也不行,必须是新瓶装新酒。”参加“两会”的安徽省政协侨联界别联名递交提案《提升“两区”建设水平,加快安徽转型发展》,提出建设“两区”,要大胆进行领导机制、管理体制、投入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从根本上解放机制约束,为“两区”科学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皖江开发开放迎来了新机遇,获得了新空间。江北产业集中区、江南产业集中区既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安徽转型发展的重要基地。“两区”建设不仅关系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发展,更关系安徽转型发展的速度和效果。安徽省政协侨联界别认为,建设两区首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不能沿用旧有的思维习惯、工作理念来指导“两区”建设,要用开放的理念、市场的手段、合作的观念、求新的思维来谋划、推动、运作“两区”建设,特别是要在“两区”的项目来源、产业布局、新城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创新突破禁锢,推动更好更快发展。
为了防止“两区”建设的类同化,把“两区”建设成层次分明、分工科学、特色突出的集中区,安徽省侨联建议实施科学系统的建设规划,形成合理有序的产业分工,避免无序规划对“两区”建设的不利影响。立足“两区”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发展定位,对“两区”的产业分工、产业布局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发挥各自的“拳头”优势,努力形成安徽转型发展“两轮驱动”、“双翼齐飞”的良好局面。(记者:黄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