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更名襄阳之时 再吁徽州亟须复名
“徽州”复名 绩婺返徽 理所当然 势所必然 民心民意 不可违逆
(此为本人09年发的一篇文章,贴此再作一呼)
为什么“徽州”必须复名?
每 文
“徽州”必须复名,这是因为: 一、“徽州”是一个和“杭州”、“苏州”等地名一样的历史悠久的地名文化符号。自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徽州”以来,徽州得名已有888周年。正是在这个八百多年期间,徽州地域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两次历史性大崛起:一次是宋代徽州名臣辈出以程朱理学兴盛为标志的徽州政治大崛起;一次是明清时期以徽商鼎盛为标志的徽州经济大崛起。这期间徽州“区域总体全面发展”,系列学术流派和著名文化品牌的产生使得“徽州”之地“商成帮、学成派、名人成群”,蔚成了世人瞩目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依托徽州而存在,没有徽州,哪来徽州文化? “徽州”地名本身就是历史厚重、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徽州”是徽州文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特定时段典型代表之文魂赖以安身立命之所,没有地理历史的徽州,物态和非物态的各类徽州文化最终将“魂飞魄散”、“魂不守舍”,脉断魂丧。 三、“徽州”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名号,更是一种特色地域的文化认同、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的乡土认同、历史认同和社会认同。朱熹虽生在福建,却至少在著作中216次执着地署上徽州故乡的名字;胡适、陶行知更是时时以“徽州”为自豪,至于包括婺源、绩溪在内的广大徽州草根百姓,“徽州”从来就是他们世代相守的栖身地域、精神家园。他们即使常有“生在徽州,前世不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无奈,但“玩在杭州、死在徽州”的故土情怀却始终强烈,徽州民谚所谓“徽州狗,打死不离家门口”,凸显了“徽州”在徽州人心中的重量。 四、在1987年那种情势下,用“黄山”取代“徽州”,有一些比较复杂的特殊原因。为了“打黄山牌”,发财致富,对“徽州”这一金字招牌无意中弃之如敝屣;现在看来,确是“没有文化、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当时有人极力想将“黄山”从“徽州”割离,鼓噪“黄山”和“徽州”没有关系的时候,此措又是力保“徽之黄山”的无奈之举。现在“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黄山市”是其生态空间主体,“徽州”为保护区而复名顺理成章。 五、“徽州”改“黄山”,不仅违反了国家有关法规,不符合更改程序,而且进一步造成了地名混乱,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原县级黄山市、乡级黄山区等等,概念相杂,给百姓生活和外地游客造成了很大不便,20多年来这一改名招致了国人上下普遍一致的激烈反对,“徽州”再不复名,政府公信力将进一步丧失。" 当然,毫无疑义,“徽州”的复名,决不是要舍弃“黄山”,不再打黄山牌。“徽之黄山”历来是徽州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它一直就是徽州文化生态的重要空间,是“徽州”须臾不可分割的血肉肌体。徽州复名,打黄山牌将更有文化内涵,将更有强势后劲。事实是,本来就不应该把“徽州”、“黄山”对立排列,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关系。 六、清康熙间,封建统治者取“徽州”和“安庆”二府之首字,构成“安徽省”,现在安庆尚存,“徽州”消失,“安徽”得名的由来失去了一半,这种对历史文脉的随心所欲,本身就是很不严肃的儿戏之举。
七 、邓公指示“徽州”要打黄山牌,“徽州”要争取先富起来。可个别长官意志的结果,打黄山牌却把“徽州”自己打没了,就象杭州要打西湖牌,必须把杭州打没一样,令人不可思议。这样的历史笑话不赶快结束,更待何时?
为什么绩溪必须“返徽”
绩溪必须返徽,理由有五: 一、绩溪自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始割歙县东乡置县,一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属徽州地域,虽为徽属小县,却历来是徽州的重要县份: 史志记载,徽州之得名,一说就是因绩溪境内有大徽水、大徽村、徽岭,因以为名。 二、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绩溪和徽州的歙、休、祁、黟、婺各县由于相同的特殊地理自然环境、相同的社会历史变迁情况,相同的程朱阙里文化氛围,相同的徽商经济影响,共同形成了徽州特有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徽州方言等等徽州文化。在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兴盛过程中,绩溪的三胡礼学、汪华文化、徽戏、徽菜、徽墨、徽建等等特色文化板块,构成了整个徽州文化的有机躯体,绩溪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腹地,是徽州文化物质遗存和活态遗存赖以安身立命的重要生态空间。 三、1987年绩溪一夜之间被强行剥离徽州母体,举世皆惊。不仅无端巨增行政成本,糟蹋纳税人钱财,而且生生扯裂徽州文化的文脉传承,严重违逆民心民意,20多年来民间激烈反对,抗议不断。对绩溪的区划变更是最不得人心的败笔。 四、由于区划的乱折腾,加上“行政主导一切”,绩溪域内的徽州文化生态空间,至今无法在统一筹划下得到有效保护,徽州文化旅游的产业开发无法在统一规划中得到科学发展,行政区划的现状成了目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的主要障碍。 五、徽州之域,人们秉承中华优良传统,崇文尚礼,其“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和积淀,也称徽州为“东南邹鲁”,由于婺源有宋代大儒朱熹,绩溪有现代世界文化名人胡适,婺源被称作徽州的“鲁”,绩溪则被认作徽州的“邹”,绩溪的被从徽州割离,造成“东南邹鲁”的文化残缺,是对文化的一种嘲弄和不敬。
为什么婺源必须返“徽”
婺源必须返“徽”,理由有五: 一、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休宁和乐平一部分始设“婺源”,一千二百多年,婺源一直属徽州之域。无论其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村落建筑风貌、语言习惯,都属于徽州地域文化圈。 二、宋代婺源朱熹集儒学大成而成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而徽州新安理学由朱熹发端,构成徽州文化理性内核,婺源是徽州“东南邹鲁”所在,徽州文化的内在肌理,文脉相连,不可分割。 三、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为“剿共”政治需要,强行将婺源划入江西,立即遭到了婺源和徽人上下一致的激烈反对,酿成了持续十年之久的“婺源回皖运动”,声势浩大、影响深广,婺源百姓呼喊“宁当徽州鬼,不做江西人”,表达了强烈的徽州文化认同、乡土认同、社会认同,后来慑于不可违逆的强大民心民意,国民党政府也只得仍将婺源划回徽州。至于1949年后六十年婺源仍归江西,纯粹是偶然因素造成。当年蒋介石将婺源强行划归江西的“理由”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我们更没有必要再延续蒋介石的蛮横决断。在国人日益重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的今天,正本清源、实现“婺源返徽”,了却徽州文化团圆的百姓心愿,正是顺理成章,顺适民心。结束这种行政区划的历史瞎折腾,是执政为民,善莫大焉。 四、婺源地处徽州丛奥,徽州文化生态遗存丰富而相对保护较好。2008年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设立,60年来首次由国家明确婺源属于文化徽州的整体一部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徽州百姓民心民意的顺应和尊重。为了有效实行对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便于统一筹划,统一实施对徽州文化物态、非物态遗存以及环境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障碍,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婺源返徽。 五、婺源到上饶,以前公路车程要六七个小时;婺源到屯溪高速车程目前仅需半个小时,从几十年的行政成本无端耗费统计来看,婺源返徽也是较合理的行政决策。 总之, “徽州”复名,绩婺返徽,是几十年来广大百姓强烈表达的不可违逆的民心民意,也最符合国家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文化发展战略安排,所有地方利益的考虑都应该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为了实现陶行知夫子“对全徽州来一个通盘的筹划”之宏愿,保护“徽州万年不拔之基”,我们所有徽州同道需要同心协力,不懈争取。 200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