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两岸关系呈现出60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好势头,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5月10日,近30位专家出席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研讨会,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两岸形成初步政治互信
“在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之间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这是过去60年从未有过的重大变化,也是对当前和未来两岸关系有最重要影响的变化。” 与会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说。
他认为,两岸之间的隔绝已经被全面打破,实现了两岸双向、直接的交流交往。随着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贸关系机制化、规范化的框架基本形成。两岸之间已形成以增进两岸民众福祉为根本目标,通过平等协商处理、解决两岸关系各种问题的共识。
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则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突破首先来源于理论层面的突破。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31日发表的重要论述,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理论指导,为两岸关系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两岸之间已经存在的初步政治互信,必须倍加爱护。不说有损政治互信的话,不做有损政治互信的事,应成为两岸都坚持的准则。”郭震远表示:“两年来的事实已清楚表明,两岸之间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互信,是两岸共同努力、推进和平发展进程的基础。”
两岸关系正酝酿新突破
与会专家认为,从目前态势看,和平发展正在酝酿新的突破。第一阶段以两会协商制度化和“三通”为主体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如何在取得历史性转折后再实现新的突破成为两岸思考的方向。
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宏表示,促进政经均衡发展殊为关键,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性议题的启动。“两岸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和平发展的重大影响,必将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经济上的整合虽然有助于政治上的整合,但并不意味着两岸政治议题能迅速提上议事日程。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严峻分析说,较有可能的是,两岸在一些“低敏感政治”领域加强互动,比如在两岸行政认可、两岸司法互助等不触及高敏感政治问题但又具有公权力性质的领域上,进一步拓宽合作的范围,提高合作的层级,并逐步使这些合作机制化。
要将两岸和平发展之势持续推进,则须细化两岸到目前已经取得和即将取得的各项成果。刘宏举例说:“比如大陆促进两岸互惠合作的政策措施效果如何、出现哪些问题、台湾有关行业和人士有何反应、应如何调整使其更好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等。”
今后,随着两岸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特别是两岸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让更多的台湾民众从两岸关系发展中获益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郭震远说:“只要台湾民众明显、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全符合自己的利益,那么,任何干扰都不可能阻滞、逆转这一进程。”
在合作摩擦交替中前行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民众对大陆游客的不良习惯做放大性解读;在台湾媒体对世博会的报道中,人们对上海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特别关注……与近两年欣欣向荣的两岸关系比,部分岛内民众针对大陆的差别心态和心理鸿沟依然存在,疑虑乃至敌意的消除尚需假以时日。
专家们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刚刚经历两年时间,60年来累积形成的两岸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影响和平发展的隐患和不确定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些问题要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光炜说,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各方力量博弈仍然激烈,台湾前途的各种选项仍在“拔河”,决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然是长期较量、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未来一段时期内,两岸关系将会进入一个摩擦与合作复杂交织的新时期,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分歧与矛盾也将会有所上升。”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博士张露说。
与会专家认为,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直接的因素是2008年5月岛内的政权更迭。“可以预料,如果国民党能够长期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将继续保持;但如果岛内再次发生政权更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出现重大的曲折、停顿甚至逆转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积极实现两岸关系各领域、各方面交流、交往的机制化、规范化,以有效遏制、减轻可能的干扰。最重要的是努力争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给两岸民众特别是给台湾民众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大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