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山门”天地新
——绩溪县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转型跨越纪实
仲夏时节,绩溪。
热辣辣的阳光下,徽杭古道景区正迎接着来自苏浙沪的“驴友”们。
今年以来,这里每个月游客接待量与去年同期比,均有50%的增长。曾经静谧的山中古道,如今已是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
炙热。这是我们此行对绩溪最直观的印象;很快在家朋乡,再次感受到了热度。第六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期间,这个山里的乡镇,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比上一届游客人数翻了两番。
徽杭古道与家朋乡,正是山城旅游持续“高温”的缩影。今年1-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1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和50%。
两组数据的对比,展现的是,旅游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井喷”;印证的是,转型跨越路上,绩溪有了实至名归的突破。
“井喷”,是厚积薄发;突破,非一日之功。
近年来,绩溪县在打开“山门”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进行新的战略布局,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转型跨越求突破
对绩溪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意味着是一次大转型。
“把文化旅游作为新型战略性产业第一位来培育”,这是去年年底县委全委会做出的决策。
这一决策,有恰逢其时的背景。201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绩溪作为核心区之一,迎来了宝贵的政策机遇。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打造“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构想,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县,绩溪既有先行一步的条件,也有勇当先锋的责任。
这一决策,有契合实际的考量。握有“生态、文化、名人”三张好牌,经过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绩溪文化旅游已积聚了跨越式发展的强大能量。
机遇稍纵即逝,能量蓄势待发。转型跨越从哪里突破?
县委县政府思路清晰——把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转型的主攻方向。确立2014年为“文化旅游突破年”:动作再大一些,机制上突破、项目上突破、服务上突破、营销上突破;步子再快一些,实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方向既定,目标已明,在突破的路径上,全县上下形成了可贵的共识——那就是,山城必须打开“山门”,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跨越的大转型!
正如县委书记张平所说:“打开‘山门’,实质上是以更大的勇气解放思想,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不满足于小富即安,不在条条框框里打转,要跳出绩溪看绩溪,闯出一条适合县情的发展新路子。”
打开“山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发展定位支撑的新理念。
该县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培育”,要成为杭州“西郊公园”、长三角“后花园”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打响“中国最美古村落”旅游品牌。
这是打开“山门”绘制的蓝图,这是打开“山门”勃勃的雄心。蓝图和雄心化为现实,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
打开“山门”大手笔
在绩溪,转型跨越的战略部署,成为全县“一盘棋”的行动。
有形的“山门”要打开,出手就是大手笔!
绩黄高速、杭绩高速通车,宁绩高速即将通车,绩谭高速在推进;合福高铁完工大半,黄杭铁路正式立项,皖赣铁路新双线前期准备;黄山机场绩溪候机楼动工建设……从徽杭古道到今天的“高铁时代”,绩溪实现了从封闭的山城到“皖东南交通枢纽中心”的华丽转身。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俊义深有体会:“打开‘山门’首要的是打开通道。我们这些年全力以赴提升交通,为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该县正积极推进上庄至谭家桥旅游快速通道项目,“需要自筹资金32亿元,但这条路建成后将缩短长三角至黄山景区的路程约70公里,这对绩溪打造‘杭州西郊花园’极为重要,所以我们下决心干!”
无形的“山门”要破解,构建一个大格局。
绩溪构建的是县域全景化发展格局。县旅游局副局长张虎对这个概念的解读为:“整个绩溪将成为一个大景区,旅客踏入绩溪,就是踏入景区。”
虽已拥有1个国家5A级、4个4A级、4个3A级等14处景区(点),但景区创建的步伐并没有放缓。绩溪要建成“中国最美古村落”的品牌,25个千年以上古村落,成为建设的重点。
“城乡联动、全域一体”的格局,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县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方来智介绍说,“美好乡村建设与景区开发深度融合,从规划到建设,一村一景区、村村有特色。”他如数家珍:宅坦村有全省第一家村级博物馆,上庄村有徽文化产业示范园,仁里村有古书院古水古井古码头……
孔灵村也是一个融合的典型。6月10日上午,我们走进孔灵村,村道洁净,绿树青青,古民居掩映在错落的村舍中,古朴大气。美好乡村建设为景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景区的开发为古村聚集了人气、带来了财气。导游小胡告诉我们,每到周末,来自上海、杭州的客人络绎不绝,“以前哪有这么热闹?家家户户的土特产好卖着呢!”
打开“山门”,是一个系统工程,搭起城乡联动的框架,还需整合资源来打造一个新体系。
2013年初,绩溪县“生态强县三年行动计划”和“文化强县三年行动计划”相继出炉,结合“文化旅游突破年实施方案”,生态、文化、旅游三项建设整合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中。在2014年县“两会”上,县长李前智强调“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点状开发、面上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放在第一位。”
生态牌,本就是绩溪旅游的题中之意。县环保局局长高瑞霓认为,生态是旅游的先决条件。“山好、水好、空气好、环境好,才是旅游最佳地。”按照行动计划的指引,绩溪到2015年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县,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
文化牌,是绩溪旅游的“王牌”。在县文广新局局长毕永生眼中,“徽文化是绩溪的特质”。用3年时间,建设10大摄影基地、10大写生基地、10大乡村博物馆、10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10个千年古村落旅游基地、10个文化产业基地、10个徽文化传承基地。“哪一样不与旅游息息相关?我们要做的,是将徽文化资源发掘利用转化为旅游要素,以旅游发展促进徽文化保护与传承。”
智慧旅游创意多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路,是一条新路,需要勇气、魄力,更需要智慧、创新。
从“养在深闺人不识”,到备受追捧的旅游热土,绩溪“玩”转了智慧旅游、“卖”起了创意营销。
徽杭古道景区就是一个好例子。借助网络平台,古道连接上了“信息快车道”,它是绩溪第一家开通官方微博的景区,注册了公众微信账号,还有专属的驴友QQ群。针对移动客户端的特点,徽杭古道营销月月有创意。负责营销的副总经理吴晓晖介绍说,暑假开设少年军校,主推户外拓展;下半年举办骑行活动,卖点是以不一般的方式体验古道。“谁掌握了信息化的主动权,谁玩的就是智慧旅游。”
在网络空间如鱼得水的古道,成为绩溪游客接待量增长最快的景区,被列入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2013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00万元。景区收益大涨,更带动周边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古道全长20公里路程,遍布近80户农家乐。有一家兼售古道手绘地图的农家乐,一年仅这一项就卖了2万多元。
今年,绩溪县正争创全省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县”,重点是加快建设智慧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淘宝网等载体开展旅游整体营销,提升旅游服务、营销、管理智能化水平。
新思路已“试水”。今年3月13日,该县和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联手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私人定制农场。消费者只要动动鼠标,在网上买下一块土地,每个月就能收到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并免费到当地住宿旅行。这是一个网络营销平台上的生态旅游新模式,一上线便受到了热捧,短短几十个小时,有2500多网民预约。
创意营销,绩溪点子多、办法活。“以节促旅”、“以赛促旅”,让山城尝到了大甜头。3月,家朋油菜花节;6月,上庄安苗节;9月,徽菜美食节……真正是好戏连台,高朋满座。
县委宣传部是节庆活动的牵头部门之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汪旭红感受很深,她说“我们不是为了办节而办节,打开‘山门’办节,不仅是迎接好八方宾客,而且要运用好时下的各类新媒体,把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尽最大可能地推销出去,最后实现地方增名气,群众增福利的目的。”
这一届家朋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与《大众摄影》杂志合作举办“梅干岭全国摄影大赛”,请来了各地摄影爱好者。汪部长算了笔账,来家朋参赛的,既是游客,还是义务宣传员,“家朋乡的农民既获得了丰厚的旅游收入,我们又实现了绝佳的宣传效应,这样的办节才会有生命力,才会越办越红火。”
6月13日,第七届绩溪安苗节暨金山时雨茶文化旅游节又在千年古镇上庄,精彩登场……
智慧旅游带来活力,创意营销增添魅力。打开了“山门”的绩溪,自2011年起,全县接待游客人数每年增加100万人次,2013年突破400万人次,达到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7.8亿元增至18亿元。
这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有力地说明,绩溪转型跨越的突破口找对了,文化旅游产业迈上了新台阶!
面对成绩,绩溪县委县政府非常清醒,张平书记剖析得到位,“生态、文化、名人三张‘牌’,还要一张接一张稳扎稳打。下一步,将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上再创新,在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上再发力。”
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大项目紧锣密鼓推进:投资22亿元的徽博园项目进展良好,投资4亿元的龙川温泉度假中心、3.3亿元的徽文化产业园全面施工。6月中旬,总投资60亿元的华商碧水湾项目在北京签约……
一系列改革摆上议事日程:成立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强统筹谋划、综合协调调度能力;组建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试行市场化运作经营……
2014“文化旅游突破年”,绩溪必有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