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情,徽州缘,中国梦。自7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赴赴安徽省绩溪县徽州家谱收藏与保护调查团队抵达绩溪,点亮徽文化传承的新火炬。 团队依托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旨在结合专业,深入基层,提高专业素养,传承徽州文化。实践团队以研究生为主,吸引本科生参加,加强交流互动,扩大影响。实践团队以绩溪为基地。绩溪是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在这里,他们深入田野乡村,调研徽州家谱的收藏与保护;在这里,他们寻访博学的民间学者,记录那原滋原味的徽州韵事;在这里,他们回归徽州最初的家园,感悟徽州的历史变迁……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他们用心去揭开古徽州神秘的面纱,更体会到历史人传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寻访民间家谱,丰富研究史料。一部家谱,不仅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古今,更是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在还原徽州最初的图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绩溪民间所藏家谱众多,队员不惧骄阳的炙烤,不怕道路的泥泞,不畏路途的遥远,行走在蹒跚的山道上,深入到田间地头,寻访民间家谱。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回报,现已经对瀛洲乡瀛洲村章氏宗谱、仁里村程氏遗谱、大坑村胡氏宗谱,临溪镇汪坑村程氏世谱、胡里村胡氏族谱,荆州乡姚氏、丁氏和胡氏宗谱伏岭镇华阳邵氏宗谱,杨溪镇大石门村姚氏宗谱和绩溪城东汪氏和胡氏宗谱等家谱的收藏与保护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并拍摄了电子照片,对家谱进行保护,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的研究准备了充足的材料。
沟通民间学者,传承徽州文化。在绩溪,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经历丰富,对徽州家谱情有独钟,他们对徽文化几近痴迷,对徽文化的未来充满了自信,并进行深入研究,取得骄人的成绩,对传承徽州文化作出巨大贡献。队员拜访民间学者,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徽州家谱保护现状,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对传承徽州文化,保护、研究徽州家谱责任心和使命感。在队员们走访到荆州乡石川村时,一位丁姓老人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大家,他参军战斗负伤,孑然一生,只身一人筹集了资金,数十载四处走访、收集资料、伏案工作,编订成书,给每位族人家中发了一本。老人目前生活困苦,但矢志不渝。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标杆树立在眼前,让队员们心中充满了钦佩之情。队员们将以他们为榜样,为徽文化的传承贡献青春的力量,在徽州大地留下自己最美的足迹。
交流碰撞火花,共担历史责任。7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应绩溪县人民检察院副院长、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特聘教授、徽学专家方静老师的热情邀请,与远道而来的上海电力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齐聚一堂,在绩溪县检察院会议室举行徽文化传承座谈会。座谈会由方老师主持。座谈会讨论了徽州的山清水秀、人才辈出、繁荣的商业文化,典型的地域文化,从整体到局部,从古代到现代,追根溯源,并重点介绍了汪华、胡宗宪、胡雪岩等绩溪著名历史人物,让我们被绩溪的魅力深深折服。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对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徽州调研的成果。
领导看望签协议,立足长远建基地。7月20日,安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商永嘉、国旅学院院长徐彬、副书记谢超峰一行前往绩溪看望暑期实践学生。商永嘉等检查队员前期的成果,肯定实践工作,并与检察院院长方静等进行深入交流,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学院看望领导鼓励队员再接再厉,把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发展联系起来,做深做实,对传承徽州文化,促进家谱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无梦到徽州,文化永传承。在传承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努力,需要坚守,需要信仰。队员们学会了很多、体验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最美好的时节里,他们将继续用半个多月的实践,凭借全身的力气和所有的情感,用心点亮徽州最初的灯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