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景 名 胜
在荆州乡东北部。山水幽奇,传“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苦修,故名”。小九华山势突兀,涧壑深邃,似游龙数条逶迤奔聚。中一山丘,河水至此曲折潆洄,形如半岛,上有地藏殿。对岸山列如屏,前为银屏寺。附近奇峰两座:一在丘东北,危岩倾斜三叠,似重楼复阁,上流飞瀑,下通行人;一在丘西北,石峰傍河湾突起,顶尖侧锐,中丰而曲,下圆而长,有草丛生腰际如垂缨。弯环似刀,俗称“关王刀”。刀锋高39米。锋面古书“万古不磨”4个大字,年久湮没。民国27年(1938年)农历闰七月,乡人胡锺吾出资,书写“七七纪念”于上。1965年10月,庄子村民张必进等3人又在锋面上书“中国共产党万岁”巨幅标语。沿河石岩交错,横截如坝,多天然岩洞、深潭,俗称“九井十八坝”,数铁釜潭为著。小九华有十泉:铁釜深沉、银屏滴翠、刀锋插云、横岩瀑布、狮嘴啸天、双溪烟雨、五龙夺珠、高峰暮霭、九井甘泉、梅岗早雪。历代题咏甚多。“文革”中,殿、寺、佛像尽毁。今胜山秀水依旧,仍是旅游、避暑佳境。
又名瑶瑶岩。在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首重要关隘,清凉峰主要通道。关脚岩口亭,书“径通江浙”魏体大字。过江南第一关,自西拾级登关,山势险峻,怪石嵯峨,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漏米砻最奇。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隔涧壑,逍遥河水蜿蜒其间。北岩石壁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顶端一孔云天,即为关口。自岩脚至北,凡1400余级。初登者心悸目眩,扪壁缓行,不敢俯视。涧中一川乱石,如兽如爪,重重堆叠。涧水潆回,轻吟怒啸,时而涓细飘逸,时而湍急成潭。关门由4根大石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 同治二年里人建造 邵道棠题”,楷字。门当关而立,山风猎猎,恍若凌空驾虚。入关后,石径稍夷,仍盘旋陡壁间。关东施茶亭旁岩壁上,刻记古道小史:宋保佑间(1253~1257),大石门胡旦随山势凿石为磴,凡五里余,以便行旅。元大德间(1297~1307),北乡(今北村)程氏视下深险,复伐石为栏,障于旁,往来愈安。明成化间(1465——1487),汪以茂等重修。以后历代均有修补。建国后,附近村民立约组织维修至今。关内有“二程”庙,胡家村胡桂森建。传民国21年(1932年)春,北村程灶起、程瑞湖去浙经商,避雨岩下,岩崩俱毙,遂筑庙志哀示诫。后由邵在炳出资造石亭于旁。江南第一关得名的由来:相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经此,赞为天险而命名;一说为明代胡宗宪所取。
属天目山脉,绵亘今大鄣和逍遥乡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统称大鄣山,面积近80平方公里。传说远古,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来此山中采药炼丹。春秋吴、越于此分界,秦立鄣郡因山命名。“鄣山叠翠”为古华阳一景。山中有天子墓、丞相坟等古迹。主峰清凉峰(古名鄣峰)在逍遥乡东南角,海拔1787.4米,是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县境最高点,山势磅礴,沟壑深幽。从江南第一关进山地势较平缓。自然生态完整,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种,31种属国家保护植物。人称华东地区又一生物“大观园”。奇松、怪石、云海、天池为清凉峰四绝。有黎明尖、社母娘娘尖、戏台顶、笆篱岩、百丈岩、鲫鱼岭、野猪党、庖刀背、头髻石、合掌石、骆驼石、狮子石、观音石、仙人踏船、金龟望天门、和尚背尼姑、十八龙潭、迎客松、奇龙松等胜景。峰顶多“小平原”,大至五六亩,小则亩余,箭竹丛生,流泉飞瀑,潭水不涸,中有娃娃鱼、柳叶鱼。晴日远眺,千峰竞秀,雨后初晴,常现“佛光”。山名由来:1953年夏,徽州驻军护苏联专家登临主峰勘察,以气候特点命名。后,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考查。1985年,省、地、县科技人员20余人,联合组成“绩溪县清凉峰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5月17日至6月7日对清凉峰北坡及顶峰4.5万亩山场进行全面考察。1986年2月,安徽省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
在胡家乡山云岭东南,与山云岭、饭甑尖三峰鼎立。海拔1385米。顶出五锷,形如笔架,悬岩削壁,望不可攀。西北有群峰排列,若菡萏初绽,纷呈云海,蔚为奇观。
在华阳镇东部。又称石照山,海拔463米。山中有峭石壁立,方广2丈,平滑晶莹,光可鉴物,人称“石镜”。“石镜清辉”为古华阳一景。镜旁有岩石,形似“仙女梳妆”座。又有石照亭、普照寺。亭早圮,寺已改建民居。近有白泉,从石罅泻出,四时不竭,传可疗暑,实为矿泉。山中丹崖翠壁,林木葱茏,风景幽丽。唐宋以来,时有名士登临游览,留下诗文传世。宋元丰八年(1085),苏辙任绩溪令,到县方视事3日,便游石照,作诗两首。有关石镜的神话故事颇多。相传此为“女娲补罢情天漏,堕向人间作镜石”之遗石;又有石镜照人三生之说,不仅显示外形美丑,还能透视心灵善恶。